西氣東輸周四簽約<br>蜆殼或讓股中電中煤未出局

西氣東輸周四簽約
蜆殼或讓股中電中煤未出局

【本報訊】經過數個月談判的煎熬,由中石油(857)牽頭的西氣東輸中外合資框架協議談判終告結束,簽字儀式將於7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項目亦會在同日全線開工。外方蜆殼集團將會把30%股權平均讓予埃索美孚及俄羅斯Gazprom,自己繼續持有15%股權。但不代表中電(002)及中煤(003)出局,因蜆殼及埃索美孚已表示,稍後可能將部份股權售予兩家香港公司。

中石油發言人畢建國表示,有關西氣東輸合資項目的框架協議已報請國務院審批,一待批下來將立即召開記者會公布。

項目規模未披露
至於詳情如簽約的項目仍只是45億美元(373億元人民幣)的管道工程,抑或將油氣勘探、主幹管道建設和天然氣銷售上中下游整個產業鏈1400億至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投資一起簽,他則未有披露。倘該項目再連同市內天然氣管道興建及輸送,則總投資更達4200億至4600億元。中石油及中石化(386)將分別佔項目50%及5%股權。
據報道,由於框架協議規定外方使用管道的年限為46年,但塔里木氣田已探明可供開採的天然氣僅3725億立方米,按目前的使用標準(每年輸送120億立方米),只能使用30年,故蜆殼希望能入股毗鄰的新氣田。
再者,蜆殼還對上海以外,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省市消費者能否承擔每立方米1.3元的氣價感疑慮,因按照「照付不議」(用不用氣都要交錢)條款,蜆殼若參與下游項目,一旦找不到足夠用戶,須每年付出巨款,除非氣價能夠降低;不過,有關定價須由國家計委及國務院決定。

氣價高昂難覓客
據說,中石油就此談判已經心灰意冷,希望國務院能盡快給予答覆,且暗中已將與蜆殼簽約的日期底線,延遲到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