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個平均容量近五萬人的場館,在未來十多年依然屹立在兩國的大城市。這些龐然巨物大部份最終可能只能作為世界盃的紀念象徵。
據估計,在日本興建的十個世盃球場中,只有兩個日後仍具經濟價值,其他只會成為當地政府的經濟負擔。日本滙豐證券首席策略師艾雲斯指出:「這些球場確是日新月異,但要容納四萬五千人,還興建在山野稻田之間,試問如何能吸引足夠觀眾入場?」
例如可容納六萬三千七百名觀眾的埼玉球場,日後將主要作為日本職業足球聯賽JLeague的浦和紅鑽隊的主場館,但該隊的平均入場觀眾人數僅得場館總容量的三分之一;更糟糕的是市政府每年還需動輒六百萬美元來維修球場設施,令已飽受經濟萎縮打擊的埼玉縣政府更雪上加霜。
日本北海道國際商業協會主席西蒙積遜作出以下分析:「大部份世界盃場館倒是肥了建造商,害了納稅人。我們的球場是否有經濟效益?多數沒有。但對個別城市來說,這些場館大概可以作為該市的象徵,就如悉尼歌劇院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