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歐美經濟未能互補

國際視野:歐美經濟未能互補

美國首季GDP經最後修訂後增長6.1%,而歐元區今年首季整體經濟僅錄得0.1%增長。這0.1%正數,主要來自淨出口增長0.8%所帶來的貢獻,內部需求則出現負增長,如此龐大的一個經濟體系,需要依賴外需來推動經濟,是否令人驚訝?

歐內部需求弱
隨着歐元持續呈現強勢,或能刺激歐元區整體需求有所增加,日本、英國甚或一些新興國家,必定想盡辦法令本身貨幣滙率相對歐元貶值,因為美元兌各主要貨幣已貶值10%至17%不等,這些國家貨品在可見將來,將爭相湧往歐洲銷售,最終或令歐美貿赤?盈情況出現調整,這樣對全球經濟及貿易平衡應是件好事。
根據高盛之分析報告,歐元今年升值10%,將可減低約0.9%的通脹率,對於一直憂慮通脹長期偏離2%目標範圍的歐洲央行來說,更是可鬆一口氣。
然而有專家認為,因為歐洲生產力表現遠低於美國,將導致私人環節需求持續疲弱,同時亦令投資意欲受到阻礙,歐洲要在經濟增長上逼近美國,必須依靠政府增加公共開支,不然不易達致,可是歐元區內所有成員國因必須嚴謹遵守和「增長與穩定條約」(growthandstabilitypact),財政支出及預算不能超出上限,經濟增長豈不是受到掣肘?
美國須依賴大量資金流入,但卻因資產價格下跌,令投資者暫時採取觀望態度;歐洲內部需求疲弱,加上生產力相對較弱,兩者除無法互補之外,資金將何去何從?國際經濟形勢發展又將會出現怎樣的局面,將是一個值得注視的問題!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