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世盃丁財兩不旺<br>主辦國蝕入肉

日韓世盃丁財兩不旺
主辦國蝕入肉

六十四場耗盡日、韓兩國人力、財力的世界盃決賽周賽事終於曲終人散,兩主辦國雖然皆創下歷史性佳績,但這屆歷來籌辦費最高昂的賽事卻是丁財兩不旺;其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收益,令兩國最後「埋單計數」時很可能得不償失,勁蝕收場。據綜合剖析所得,導致這種「勞民傷財」情況出現,主要因為有關主辦單位統籌失誤所至。

1.新場館建造費驚人
日、韓兩國不惜大興土木,在興建場館、道路及有關設施上的建造費分別高達四十五億美元及二十億美元,建設開支幾乎等於去屆主辦國法國的五倍,而其中絕大部份用於興建二十個全新的場館上(見附表1)。
兩國的「揮霍」程度就連國際足協亦為之咋舌。「二十個球場實在太多了。」國際足協前秘書長魯芬倫表示。「今屆是歷來最昂貴的,我相信我們永遠也不會看見一屆世界盃比今屆更昂貴。」

2.門票酒店收益遠低預期
官方售票商Byrom負責印製的一百五十萬張門券,因運送日期延誤,令到首圈賽事出現「有位冇飛」的情況,幾乎每場均有數千個座位空置;難怪今屆首圈平均座位空置率為近四屆最高的二十二巴仙(見附表2),南韓足協估計每場門票損失近八十萬美元。
另外,Byrom亦負責承包七成位於日、韓主要大城市的酒店訂房服務。但至今年四月,該公司突然將逾五十萬間已預留的房間退回;如在舉行決賽的橫濱,市內多間酒店在四月尾更接到Byrom退回的四萬間空房預訂,令到他們被迫臨時將空置的房間「割價傾銷」,損失慘重。

3.遊客卻步
在開幕前數天,中國政府收緊對申請前往南韓觀戰的中國球迷數目,以防止大量球迷逾期居留,導致原本預計有近十萬名中國球迷前往南韓觀戰的數目大減至只得三分之一的三萬多人。據初步估計,南韓在六月的遊客數量可能與去年同期的相若,只得四十五萬人次,較預期的六十五萬人次少了近三成半。
另外,日本當局最初估計世界盃期間將有逾四十萬遊客前往東京,但據日本第二大航空公司全日空發言人指出,這期間實際旅客人數大不如預期般樂觀。他說:「東京生活指數高令不少遊客卻步,不少人寧願留在家中觀看電視。」

4.期望過高脫離現實
日、韓官方預計世界盃將為兩國分別帶來二百六十億美元(約二千億港元),及一百億美元(約七百七十八億港元)的經濟收益。
然而,據英國帝國學院的體育經濟教授史文斯基分析,扣除成本後今屆世盃的經濟收益幾乎等於零,甚至出現虧損。他指出:「主辦大型體育項目是其中一種最糟的刺激經濟方法,這些項目的效益過去甚少出現。」
反觀,來屆世界盃主辦國德國則抱較實際的態度,並預計○六年世界盃帶來的經濟收益,約為二十三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