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讓人失望的是董先生在演說中絲毫沒有提到民主化進程的問題、絲毫沒有提到二○○七年政制改革的問題。
五年前,當特首董建華先生結結巴巴的宣讀他的就職演詞,結結巴巴的在說着「中國好、香港好」之類的空泛口號時,大家還會因為他是一位政壇新丁而給他一點同情分。可五年過去了,實際情況已變成「中國好、香港不好」的時候,董先生的演說技巧、政治溝通技巧卻一點進步也沒有,依然只能結結巴巴、照本宣科的宣讀他的就職演詞,還不時把演詞念錯。若果董先生經過五年的磨練、操演後還無法提升最基本的政治溝通技巧,還無法有效的跟公眾溝通,那怎能期望他在未來五年可以做到「全面掌握和吸納民情民意」、怎能期望他能夠「真正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呢?
除了演說技巧、政治溝通技巧沒有甚麼改善外,董先生就職演說的內容同樣使人非常失望。整篇演說並沒有針對當前香港的經濟困境、失業率不斷創新高的情況提出任何紓緩措施,只表示會在未來半年為九萬名「失業、失學」青少年制訂出多元化的培育和就業機會。
對於為數超過二十五萬的失業市民來說,就職演說有的只是口頭上的高度重視及關注。這是哪碼子的「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呢?
更讓人失望的是董先生在演說中絲毫沒有提到民主化進程的問題、絲毫沒有提到二○○七年政制改革的問題。應該看到,董先生及特區政府過去五年來一直無法得到市民支持,一直未能建立社會的凝聚力,除了因為他的政策不對頭外,他由不民主的小圈子選舉產生也是重要的原因。試想想董先生既非由市民選出,市民更無權因不滿他的施政而把他轟下台,現在更被迫接受他連任五年的政治現實;市民對他怎不充滿不滿及疑慮呢?市民對他的管治怎會心悅誠服呢?
為了避免再出現政績欠佳仍能自動當選的荒謬情況、為了讓特首及特區政府真正向市民問責,現時小圈子選舉色彩濃厚的政制必須盡快檢討及作出改變,並讓本地政制盡快走向民主化。只有透過政制民主化,才能真正建立問責的制度及文化、才能由下而上的建立起社會的向心力及凝聚力、才能真正出現「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的政府及政策。只可惜,董先生在這方面完全交了白卷!
﹙圖﹚董建華宣誓就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