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在南韓的大邱球場,結束了世界盃在南韓的賽事。南韓隊在季軍賽中輸了。賽後,南韓隊的球員,與土耳其隊的球員手拉手、臂搭肩,互相祝賀兩隊第一次取得世界盃四強地位。滿是南韓球迷的一片紅色的看台上,揚起一面巨大的土耳其國旗。觀眾持續不斷地為兩隊歡呼,報以熱烈掌聲。
南韓在這次世界盃賽事中,給世界帶來驚奇。不僅表現在球員的拼搏精神,而且表現在球迷一方面齊心為國家隊打氣,另方面給來觀賽的遊客留下良好秩序的印象,顯示了南韓人民的團結。
藉着世界盃的效應,國際輿論認為南韓會延續它的奇迹,表現在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刷新南韓在國際社會的形象,由教練軒迪克的執教而改變南韓管理模式中論資排輩的傳統,在各行各業中實行唯才是用,加強民族凝聚力,緩和社會的種種矛盾。
一些日本和西方報章,都稱讚南韓在這次世界盃顯示出「亞洲的驕傲」,許多南韓人在接受西方電視台訪問時,都說是團結的勝利。
南韓當然還有許多問題。但在世界盃賽事期間所表現的團結的力量,也是很明顯的。這種團結的力量,是從哪裏來的?
有人說,這是民族性的表現。但我們能否想像,在一九九八年以前,南韓經濟由大財團壟斷,官商勾結,政府中人從總統到高官都涉足貪污,政黨與大財團勾結的醜聞不斷,而工人的罷工抗爭無日無之,民眾示威的場面極為火爆……。這樣的社會,與現在的團結的局面相去多麼遠?
一九九七年底,南韓總統大選,終生為民主奮鬥,多次在鬼門關前掙扎的反對派領袖金大中當選了。他的當選,意味着南韓完成了政黨輪替,更徹底實現了民主化。而他一上台,就遇上了亞洲金融風暴對南韓的衝擊。面對着幾十年來最嚴峻的經濟局面,金大中大力改革金融體制,並打破過去政府與財閥結盟共生的結構,對許多大財團、大企業進行整頓。他迫使債權銀行接管負債纍纍的大企業,讓經營不善的銀行解體,破除了官商勾結、大財團壟斷的局面。另方面,他也提出修訂勞工法,容許資方可以解僱工人。由於金大中畢生無可爭議地站在民眾一邊,因此他的主張也得到工會支持。罷工、示威,這幾年都平靜下來了。
執政者必須相信人民,相信民主的力量,相信人民的參與,這樣人民才會相信政府,對政府有信心。
南韓的重新崛起,是民主的勝利,而不是民族主義的勝利。目前香港的信心危機,主要是董伯五年前上任以來,恢復區議會委任,殺局,削弱民間制衡政府的力量。董伯不支持加快民主步伐,他從來不提民主,他不相信人民,人民自然對他也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