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五周年你快樂嗎?

回歸五周年你快樂嗎?

回歸雖然短短五年,但不滿特區政府或董建華施政的群情與日俱增。無論受訪的各行各業人士或電話調查的結果,普遍充斥着不滿情緒。
《蘋果》調查日前的結果亦顯示,超過六成被訪者不滿特區過去五年施政,表示滿意者只有百分之十七。問及過去五年生活如何?有近七成被訪者表示生活差了,相反有好轉的只有百分之十一。 記者︰鄭豐俊、翁煜雄、王梅艷、鄭錦聰

大學生 最討厭母語教學
「我哋呢一代經歷過金融風暴嘅洗禮,應該會愈來愈堅強。」十九歲的譚小姐是香港大學工商管理系一年級生,香港回歸時只有十四歲,對回歸的印象十分模糊;五年過去,周圍不經不覺變化很大。
「發現身邊啲人好唔開心,甚至連我阿媽都俾人減薪,報紙日日都係唔開心嘅新聞。我最唔鍾意中學實施母語教學,影響雙語發展。」但種種改變現在對她不再重要:「因為我已經唔係中學生。」考獲八級鋼琴的她十分享受大學校園內的生活:「我𠵱家係港大學生會合唱團嘅指揮,基本上我都生活得好開心。」
她說,香港人都應該有信心,九十年代太繁榮,反而令不少人缺乏鬥心,而新一代經歷過經濟衰退,反而會鍛煉出「戰鬥格」,更堅強。「不過,如果董建華唔連任,相信更多人會開心一啲,少啲怨氣。」

果汁店東 董生好心做壞事
洪女士在西營盤開設一間專賣果汁的小食店,並不時烹調她的家鄉台灣菜式招呼客人,居港二十多年的她,坦言對香港有一份深厚的感情,香港由殖民地回歸中國土地,她認為是可喜之事。
「我唔識政治,但呢五年,我每日都喺度見到啲客人,一路食飯,一路埋怨,真係覺得可悲,點解香港搞成咁?我成日都鼓勵佢哋向前看。」她說,回歸需要一段時間慢慢上軌道,當中、港兩地融合,兩者不會再排斥:「中國怎麼會想香港變壞?」
說話廣東話與國語夾雜的她,邊說邊皺眉頭:「希望香港人唔好埋怨董建華太多,因為有好多政治人物都好狠心,董先生算係一個善良嘅人。」
但她不希望董再連任:「因為很多國家領袖都是每四、五年更換,政府才會有新意!」

會計文員 小圈子委任遊戲
「回歸後最開心就係多咗煙花睇囉!」二十五歲的談小姐,幾經思量下苦笑地道出回歸五年的印象。璀璨的只是煙花,而不是香港的經濟,對剛踏足社會工作不久的她來說,觀賞煙花的當兒,總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談小姐三年前大學畢業後,投身會計行業,親身感受到經濟衰退對自己的影響。她慨歎自己「生不逢時」,在金融風暴後才加入「打工仔」行列,未能感受過經濟蓬勃所帶來的歡樂,幸而至今未受裁員影響。她認為,特區政府在回歸後的施政乏善足陳,甚至是黑箱作業,毫無責任感,以致香港經濟一直未能復甦。「一句失誤就當冇嘢,係政府嚟㗎,唔可以玩玩吓!」
對於新上場的政府管治班子,談小姐對他們並無期望,認為只是小圈子的委任遊戲。香港市民要逆境自強,看來只有靠自己了。

木材商人 北京援手會有救
在九七年前市道暢旺時,經營木材零售生意的湯先生曾額外發放十二個月花紅予員工;回歸五年,境況卻截然不同,他經營店舖的生意額大幅下跌了逾三成。他坦言:「唔好話花紅,生意再差落去,夥計可能剩番十一個月糧咋!」
香港五年前能夠回歸祖國,令現年五十二歲的湯先生感到欣慰,不過,過去五年管治香港的特區政府則令他十分失望,特首董建華施政時的優柔寡斷更令他氣結。經營了木材零售生意十四年的他最擔心香港經濟及法治會持續惡化,市民的生活會變得朝不保夕。
對於香港經濟何時能夠全面復甦,湯先生不敢武斷,但他相信中央政府不會坐視不理,定會扶香港一把。雖然面對困境,他仍支持董建華連任,相信過去五年的經驗,會令他有所進步。

推銷員 盼望人人有工做
對於任職裝修用具推銷員的李先生來說,回歸五年最令他難忘的,就是去年失去月薪二萬元的工作,一家三口需要靠積蓄過活。可幸的是,小女兒只得四歲,未有造成太大負擔。雨過未必天晴,李先生坦言,現時的薪金減半,彷徨的心仍未定下來,擔心會再次失業。
李先生直言,特首董建華帶領的特區政府,在任內未曾做過一件事情令人感到滿意,「政府嘅施政直情係隨風擺柳,講一套,做一套,搞到香港嘅經濟雪上加霜。」
對於未來,李先生希望新管治班子可帶來「新人事新作風」的景象,振興經濟,改善民生,令香港重生。他更盼望,全港市民在回歸五年後,可以重拾金融風暴前的安定繁榮,人人有工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