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希治閣把他的名作《觸目驚心》(Psycho)拍好後,據說私下給幾個朋友放映過,想聽取一下他們的意見。大家看過了,都眾口一詞說片子是懸疑電影的傑作。
惟獨希治閣太太愛爾瑪,發覺片子出了問題:「珍納李本應死了,可她還在吞口水呢。」當下緊張大師毫不猶豫就聽取了老婆的意見,皆因她是他最忠實的影迷。史提芬京每逢把小說寫好,都把手稿先讓老婆泰琵過目,也因為她是他最忠實的書迷,更是他的頭號書評家。
儘管他也有不點頭的時候,可她指出他的小說有甚麼毛病漏洞,他總從善如流。「謝天謝地,有個人在我身邊告訴我拉鍊沒拉上,讓我不致公開出洋相。」他打了這個比喻。他認為要是沒有信心讀者會愛看,作家就不要讓自己的貨物出門。作家不能常常都討好所有的讀者,甚而也不能常常都討好一部分的讀者,可總有時能討好一部分的讀者。這就是史提芬京的賣文方法。
想起在電視台當編劇那段日子,耗掉全副心血編成的劇本,往往也沒法贏得一兩個同事的歡心。為甚麼?這皆因劇本不是由編劇直銷給電視觀眾的,當中老攔着幾個人,所以這個活幹得不利索。
編劇豈止不同作家,地位連卡拉OK的三陪女也夠不上。三陪女由媽咪領着,逐房去兜售,總有客人會看上她們。編劇要碰上希治閣太太和史提芬京太太那樣有慧眼的人,卻發覺百無二三,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