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七月一日,一覺睡醒,香港回歸的最大變化,只有旗杆上飄揚的旗幟,由藍底港英旗變為紅色紫荊特區旗,象徵殖民地結束,港人治港年代揭開新一頁。當不少港人仍然滿懷喜悅,寄望一切「五十年不變」時,可惜身邊不少事情已在不知不覺間起着大大小小的革命。
九七年金融風暴,令人知道香港的繁榮璀璨原是夢。風暴過後,股市樓市插水式下瀉、失業率持續高企,市民全被壓得透不過氣,「荷包」大縮水,「負資產」成了新名詞。
當普羅大眾仍未站穩住腳,由行政長官董建華領導的特區政府又大力推行各式各樣的政策改革,教育、醫療、房屋、公務員,無不令到民怨沸騰,東方之珠竟然蛻變成「示威之都」。
香港過去賴以成功的基石──法治和人權,在回歸五年也屢受挑戰。一場釋法事件,把法治精神來個「撥正反亂」,律師也要走上街頭無聲抗議;高調拘捕和平示威者,也令人懷疑香港在維護人權方面,漸漸與內地接軌。
一向堅毅、勤奮的港人,現在只寄望雨過天青,當二○○五年迪士尼樂園建成,可進一步推高旅遊業,經濟早日復甦,香港再次變成樂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