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企業活動除了更改上市名稱之外,另一種投資者經常接觸到的是股份進行合併。所謂股份合併,就是指上市公司把已發行的股份,以某一個比率合併,例如把5股合併為1股,然後再發行新股來取代舊股。股份合併後,表面上只是令已發行股份之數目減少,當中不涉及任何資金的流動,理論上對企業價值不會構成任何影響,不過很多時股份在合併後,股價通常都會有很大波動。
理論上,所有上市公司都希望能吸引基金投資者作為其股東,主要原因是該類投資者很少會作出投機性買賣,若吸引到該類投資者持有股份,除有助穩定股價之外,亦有利上市公司未來進行集資活動。不過部份海外基金規定只可以投資在市價高於1美元的大價股,公司為了吸引該類投資者,便會合併現有股份。當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是有意吸引基金投資者而合併股份的話,便會借消息推高股價。
另外,有部份投機成份極高的細價股,由於所發行的股數為天文數字,貨源極為分散,公司便有可能藉進行股份合併來減低市場上貨源之分散程度,有利進行炒作。
但在另一方面,合併股份下所產生的投資成本,則會成為投資者沽貨的原因。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進行股份合併所涉及的成本並不太大,只需要在報章上刊登廣告及印發新股份以取代舊有股份即可。不過,投資者所要付出的成本,則相對較大,除了持有之股份在合併後可能會變成碎股而貶值外,若投資者把股份存放在中央結算戶口,便需要額外支付手續費,因此有部份投資者為了避免承擔該等費用,便在合併前把股份出售,對股價造成沽壓。
筆者認為,要分析一隻股份進行股份合併是否對股價有利,主要仍要視乎本身的質素而論,即使一隻股份可以被短期炒上,亦難保其股價可以保持在較高水平。假如該股份未有如預期被炒上的話,投資者更可能會失去另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
鼎康御泰證券研究部副經理 彭偉新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