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元滙價大幅下跌,多家銀行均發現,近兩個月來涉及散戶的外幣買賣交易明顯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反映有一批「聰明」的散戶早已洞悉先機,趁美元滙價下跌而從外滙市場大賺一筆。美元兌歐元滙價自去年10月至今已貶值近20%,究竟現時才入市是否太遲,外滙業人士認為,美元短期內仍會波動,美元弱勢的調整期可能長達1年至年半,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外滙市場仍充滿機會。不過,外滙買賣始終存在風險,作投資決定時必須謹慎。 記者:羅仲軒、周燕芬、丘倩瑜
滙豐銀行個人銀行業務總部儲蓄及投資業務主管薛關燕萍表示,近期到分行查詢外幣投資的相關產品明顯增加,當中包括高息投資存款及外幣定期存款。而近1至2個月內,非美元外幣存款亦錄得明顯的升幅,反映有不少存戶轉投息口較高的非美元貨幣。
恒生銀行(011)發言人亦指出,5月份的外滙孖展的成交量明顯較4月份有雙位數字增長,為回應市場對外滙投資產品的要求,恒生將外滙掛鈎存款──「更特色」存款的「入場費」由30萬元減至10萬元,並將可投資的年期的選擇擴闊。
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財資產品主管傅敏儀則表示,外幣買賣確實明顯增加。她相信,過往投資者一面倒投資股票市場,但近期股票市場疲弱,投資者開始將注意力回到外幣方面。她表示,客戶主要傾向傳統外幣買賣,藉波幅圖利。
在眾多外幣之中,滙豐及花旗銀行均表示,客戶較最喜歡購買澳元,其次是日圓、歐元及加幣等。這也相當合理,因為澳元息口較高,其滙價自年初至今已累積上升12%。
道亨金融市場外滙市場主管王良享表示,初步估計今年首兩季道亨的外滙孖展交易明顯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2至3倍。他認為,由於美元弱勢已成,相信美元弱勢調整期將會長達1年至1年半的時間,因此估計未來一段時間,投資者仍會繼續活躍於外滙買賣。
他認為,今次美元貨幣貶值,主要是受到美國往來帳目赤字嚴重所影響。過往美國一直是靠強美元政策,吸引外資流入,抵銷龐大貿易逆差。據市場估計,每日最少要有10億美元(78億港元)淨流入美國,才足夠抵銷貿易赤字。但自今年初,美股表現疲弱,國際投資者逐漸減少持有美元資產,令美元滙價向下調整。
此外,美國不能長期靠內部需求刺激經濟增長,加上財政再由盈轉虧,美國本身需要透過重新調整美元滙價,才能重新刺激美國產品出口,振興企業,之後美元滙價才重納升軌。王良享認為,由於強美元的時間長達8年,因此美元滙價必須要經過較漫長的時間,約1年至1年半時間作出調整。
王良享估計,由於美元滙價在過去數月跌幅過急,相信短期內美元滙價有機會輕微反彈,預料歐元兌美元滙價有機會於7月中升至1算水平,但估計在1算水平會爭持一段時間,因為7月中是美國企業公布中期業績的時間,當中存在很多變數。估計歐元兌美元滙價在103至105美仙見頂。而美元兌日圓滙價則有機會跌至兌115日圓水平,不過由於日本的經濟基礎仍潛在很多隱憂,因此估計到年底前日圓滙價有機會掉頭下跌至兌127日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