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已經5年了,早前恐怕政權出現銜接問題及社會不安等都沒有出現,反而一場亞太金融風暴,再加上911事件,令香港經濟大幅回落,部份人的生活質素甚至比97年還要差。人工及物價不斷下降,但失業率卻大幅飆升,這些轉變相信在5年之前很少人能夠預見。
5年之前,恒指曾經挑戰18000點,但5年過後,恒指卻在10000點邊緣掙扎。香港現在所面對的是全球化及通縮問題,香港這樣一個細小地方,很受外圍環境所影響,通縮問題其實是指物價普遍下降,原則上這是一個後果,並不是原因。
經濟學的ABC有道,物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需求下跌;二是供應增加。如果市民仍然有工可做,收入並沒有下降,物價下跌其實令市民生活變好,但通縮的出現,其實還反映經濟狀況,問題是為何物價會回落?
物價回落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經濟不景,市民收入大幅下降。回歸5年,減薪裁員之聲不絕於耳,人們收入下降,所以消費亦相應降低。其次是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沒有回歸之前那麼和諧,員工恐怕公司會結業或裁員,所以一些重大開支的消費都暫時削減,令到需求進一步下降。加上樓價在97年之後大幅下滑,不少業主都變成負資產,這樣便造成大量的負面財富效應。
在97年前,有不少人都把按揭的供款當成儲錢的投資,當時的人心想就算樓價不升,亦不會大跌,買樓仍有一定的保值作用。但5年之後,誰也不會料到,樓價竟然可以大跌六七成以上!幸好香港的銀行體系相當穩健,雖然樓價大跌,但並沒有大量壞帳出現,否則香港的金融體系會受到考驗。
樓價大跌,負面財富效應的結果是市民消費意欲大幅削減,加上樓價短期之內不可能大升,所以市民的負面財富效應不會減退,這會影響市民的消費意欲,成為出現通縮的另外一個主因。
全球一體化又有何影響?資訊科技愈發達,運輸交通愈頻繁,國與國的距離,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差距便愈來愈少。如果要把貨物出口,價格要具備一定的競爭力,而且競爭對手是來自全球的,因此一般消費品的價格普遍下跌。現在全球生產力有過剩現象,供應大於需求,這亦成為香港出現通縮的其中一個原因。
7月1日是香港部長制實行的日子,希望這些新部長,能夠有改善香港經濟的能力與良方。
邢利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