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屹立於灣仔逾半個世紀的新杜老誌夜總會,捱過了八七股災、六四事件及九七年的金融風暴後,在回歸五周年的前夕,竟逃不過結業的命運。逾三百名員工當昨日凌晨最後一夜音樂結束後,懷着依依不捨的心情離去,象徵這間全港四大高檔舞場之一的夜總會落幕,成為歷史陳迹。 記者:卓永強、冼偉倫、溫文學
有學者認為現今夜總會的式微與經濟不景及港人消費模式轉變有關,在香港經濟日益走下坡的情況下,帶動港人北上玩樂,倘日後二十四小時通關,娛樂事業所受的衝擊更大。亦有說法指自從夜總會引進「北姑」後,「小姐」私自與客人交易搶走公司不少的生意,加速了夜總會的滅亡。
昨日結業的新杜老誌夜總會前身為杜老誌舞廳,位於灣仔杜老誌道一至五號,開業至今已有五十三年歷史。現址樓高三層每層面積約二萬呎,裝潢豪華,它被形容為全港四大著名高檔夜總會之一,與九龍的「大富豪」、「中國城」及「富都」齊名,顧客非富則貴,包括城中富豪及影圈人士都有到來消遣。由於它是港島最高檔的「銷金窩」,故被形容為識別經濟盛衰的「寒暑表」。
新杜老誌夜總會在一九八○至一九九○年最風光時,有員工七百多人,每月有千多萬元的營業額,惟近年生意大幅下滑,每個月虧蝕數十萬元,員工亦減至三百多人,但東主仍希望繼續經營下去。
消息稱,導致夜總會結業的原因主要是業主已將該物業出售有關,由於夜總會的租約於本月底正式屆滿,姓伍東主月前已與身為上市公司股東的張姓業主商討續約問題,要求業主將每月六十四萬元的租金減為四十四萬元,雙方為減租問題一直談不攏。
另有傳聞,有人在澳門耍樂時一邊傾租約一邊找買家「雙邊投注」,但日前成功以七千萬元將物業售予大陸財團,夜總會因而無法續約而結束。
前日為夜總會的最後一夜,負責人事前已知會員工公司會結業,夜總會的「媽咪」晚上悉力通知客人前來捧場,可惜到座的舊客寥寥可數,包房亦只有數間。至昨日凌晨打烊後,各華洋小姐及員工,懷着戀戀不捨的心情離去。
夜總會方面,除有工作人員昨下午到來拆除物件外,公司亦在門外貼出告示通知街坊結業的消息,內容為「夜總會租約期滿結業,全體經理及主任將移師到尖沙嘴東部麼地道中國城夜總會繼續為各界服務,開業十載歲月總算悠長,……花開花落,明月幾見常圓,歡歡樂樂收場,多謝各界人士支持」。
有灣仔居民對於新杜老誌夜總會的結業表示惋惜,表示自六十年代位於北角區的麗池夜總會結業後,港島區的大型夜總會已買少見少,昨日新杜老誌又關門,香港區已無大型夜總會。
新杜老誌夜總會前身為杜老誌舞廳,其名字「杜老誌」是根據杜老誌這街名而來,杜老誌道位於灣仔區中心地帶,該道路在灣仔首次填海時興建,於一九二九年才命名。
據市政局刊物《香港街道命名考源》指出,杜老誌是軒尼詩爵士任港督期間的布政司,亦曾兩度出任護理總督,他通曉普通話和廣州話,當時華人建議組織保良局,很多呈文都由他譯成英文呈給港督批閱,可以說保良局的成立,杜老誌功勞不少,後來港府便將灣仔一條新街道命名為杜老誌道,紀念他對香港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