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回歸五周年,失業率高企加經濟不景,令政府的整體民望下滑。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被訪市民對香港前景的信心跌至低位,多達三成七對未來感到悲觀,較五年前增加超過四倍;而市民對特首董建華和政府表現的不滿意程度也分別達六成,較回歸前急升逾一倍,有接近一半市民更直言,對董建華連任感到不開心。 記者:陳廣慧、何文雯
負責調查的港大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盧兆興預期,政府民望在施政報告前有再創新低的危機,因為公務員減薪、資助機構瘦身等改革,將令受影響的市民反感,甚至上街。
由香港大學和浸會大學學者聯合發表的香港過渡期研究計劃,四月以隨機抽樣方式訪問了七百多位市民。結果顯示經過五年,市民對香港前景的信心逆轉,回歸前多達六成被訪者對未來感到樂觀,只有百分之七表示悲觀;但現在樂觀的人只得兩成六,反而悲觀者急升至三成七(圖)。
在特首的表現方面,回歸前不少市民對董建華充滿期望,一半被訪者對他的表現感到滿意,不滿的只佔三成;但經過五年實戰,滿意的市民跌至只有三成三,相反不滿者增至近六成。市民對董建華的不滿程度更超越了民望偏低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政務司司長曾蔭權仍最受歡迎(圖)。至於政府的整體表現,最令市民不滿的是未能解決失業問題,其次是推行教育改革。
董建華將於後天宣誓就任第二屆特首,四成二被訪者直言對他連任感到不開心,認為他工作差勁、缺乏政治技巧、照顧有錢人所需,只有一成七覺得開心,當中以年長者居多。
相對董建華,港人對國家領導人更為支持。超過七成被訪者滿意國家主席江澤民的表現,另外八成二則滿意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的表現。
至於新鮮出爐的問責制,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市民贊同委任問責高官前,要先得到立法會的同意。盧兆興表示,這顯示市民希望加強立法會對問責制的制衡權力。盧兆興形容,「市民喺政治上不再冷感,希望高官真係問責。」因此日後若政府與市民心目中的問責概念有出入,主要官員失職又不請辭,特區政府的管治危機一定會受影響。
另外,市民對民主黨滿意度,由九八年的百分之五十三跌至今年四月的百分之二十九,其他各政黨的滿意度則只有輕微變動。該過渡調查計劃主任戴高禮指情況並不尋常,因為通常政府的支持度下跌,反對黨的支持度則會上升,民主黨可能受到最低工資等事件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