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每支球隊成功的最重要元素。要求才,有甚麼途徑比選秀大會來得更直接?然而,回顧近二十年卻僅有四位新秀狀元能最終帶領母隊摘下桂冠,令一向被視為「奪標保證」的新秀狀元神話不攻自破。故此侯斯頓火箭如欲效法馬刺般憑鄧肯建功立業;藉姚明來建立一個「明王朝」,他們必須克服以下三大難關。
回顧過去二十年的新秀狀元,只有四位能最終帶領母隊(最初選拔該名球員的球會)摘下NBA桂冠,他們包括八二年的禾菲(助湖人四奪錦標)、八四年的奧拉祖雲(領火箭兩摘桂冠)、八七年的大衞羅賓遜及九七年的鄧肯(合力領馬刺在九九年首次奪魁)。
其餘的十六位狀元不是早已離巢他投,便是被交易到他隊。事實上,在近二十年的新秀狀元中,僅有九位由始至終效力同一支球隊,可見新秀狀元難求更難留。
缺乏知人之鑑,乃不少球隊在選秀時犯下的致命傷。綜觀近二十年的狀元名單中,這種「押錯注」的失敗例子不勝枚舉,如九八年的奧羅獲根迪,九五年的祖史密夫及九四年的格連羅賓遜等,皆是因球會管理層誤將庸才看成人才,白白斷送得來不易的第一選秀權。
快艇及勇士在近十多年均曾幸運地獲得兩個第一選秀權,但卻一直積弱不振,歸根究柢皆因管理層屢次在選秀時選人無能、用人無方。
傷患是運動員最大的敵人,歷年來不少新秀狀元皆因傷致敗,輕則表現每況愈下;重則黯然引退。八三年火箭的新秀狀元森遜,及八八年快艇的曼寧皆受到膝傷的打擊,導致表現江河日下,森遜更被迫黯然引退。
九一年黃蜂的拉利莊遜在狀態大勇時突遭背傷打擊,令其表現一橛不振。而過去數年飽受背傷煎熬的八七年狀元大衞羅賓遜,亦決定來季後退役,猶幸在鄧肯協助下贏得一枚冠軍指環,否則必抱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