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負資產完全是回歸以後的產物,在九七年以前本地資產價格雖有波動,但負資產卻是從未出現過的現象。
也許因為上次「閉門造幣」沒有得到甚麼好評,這一回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先生不再躲在「密室」自行設計新十元紙幣的式樣,改為交給外國專家設計,結果新的紙幣果然別具特色,圖案及式樣不僅跟現時使用的其他紙幣不同,跟被俗稱為「青蟹」的舊十元紙幣更有明顯的分別,此所以任先生戲稱新十元紙幣為「花蟹」。只可惜這些「花蟹」不僅不是美食佳餚,它所反映的其實是香港回歸以來持續通縮及消費力萎縮的慘況。或許不久將來,特區政府會重新推出五元紙幣,到時候不知道任先生會否把新紙幣稱為「泥蟹」或「水蟹」。
應該看到,回歸五年來由於金融風暴的衝擊、更由於政府政策失誤特別是房屋政策的過失,令本地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市民的財富大幅貶值,香港的物價、工資更隨着通縮不斷向下調;在這樣的情況下,市民對消費的態度更審慎、對消費的金額更敏感,於是原本已被視為零錢(change)、已被變作硬幣的十元不再是零錢,而是有相當購買力、要小心運用的金額,這才是市民重新需求十元紙幣的根本原因。試想想若果香港經濟不是跌的這麼深、若果市民的消費力不是萎縮的這樣厲害,才不會有那麼多市民計較使用十元或二十元封利是!
不過,「花蟹」或新十元紙幣的出現只是回歸五年來經濟倒退的一個點綴,五年來最大的經濟倒退在於出現了另一種「蟹」──「樓蟹」、在於出現了大量被負資產物業壓得透不過氣來的市民。事實上負資產完全是回歸以後的產物,在九七年以前本地資產價格雖有波動,但負資產卻是從未出現過的現象。更不要說有數以十萬計的業主、市民成為背負着負資產的「樓蟹」了。
雖然不能把樓市崩潰的責任都放在特首及特區政府身上,但特首董建華先生的八萬五政策卻肯定是重要的原因,更何況他甚至連公開改變政策的勇氣都沒有,只是突然宣布政策不再存在;這樣進退失據的房屋政策怎不令樓市變成死水一潭呢?「樓蟹」怎不會愈來愈多呢?
下星期一,董建華先生及他委任的政治新貴將會宣誓就職,開展他們五年的任期。董先生及他的新班子若能吸取過去五年的教訓,減少盲動的政策、減少事事要管的大有為作風的話,香港或許可以逐步從經濟泥沼中走出來,「樓蟹」也能逐步鬆綁。否則,香港的倒退將會持續,「樓蟹」也只會愈來愈多!
(圖)會展新翼五樓的回歸慶典會場昨開始布置。 周志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