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技術提升成功有因

南韓技術提升成功有因

由食人參到近期傳打大蒜針,就是南韓最後到了四強換來的「代價」;篇篇文章的焦點都是寫他們食了甚麼甚麼變得「天生異稟」,在場上跑不死、衝不傷。但康體局運動生理主任蘇志雄不相信有「體力化足球」這回事;他此說不是為南韓隊平反,只是據理(他的運動科學角度)力爭,說出南韓隊今屆成功的竅門。

問:記者 答:蘇志雄
問:相信有體力化足球嗎?
答:冇這回事。足球是個技術性的隊際項目,要技術發展得好,才講到體能。南韓隊一向的體能都好好,只是他們以前的技術與外國隊相差大,跑幾快都無用。今年他們的技術提升了,雖然整體技術比歐洲隊還差一點,但他們跑快你一步,就將差異拉近了。像日本隊,最後是輸戰術;像巴西,他們的體能好好,大家唔覺是因為他們的技術高,蓋過體能及戰術罷了。
問:體能在足球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答:體能包括幾方面,而其中一樣是耐力。為何意大利隊打到下半場好似走唔郁,而南韓隊又得呢?是耐力限制了前者。基本上足球需要一個衝跑,衝完跟住慢下來,跟住再衝;在衝與衝之間的恢復就需要耐力去支援。耐力好的就好快儲番能源,儲不到的,就會愈衝愈慢。

無體能難言技術戰術
問:體力與技術的關係如何?
答:南韓的技術同戰術發揮得好,是有體能支持。冇體能,技術戰術都發揮唔到。
問:球賽太多會影響球星表現?
答:在運動科學來說有一種叫「悶」及「厭戰」。一班球員經常處於一個比賽環境,他們會不覺得是比賽,缺乏一個爭勝心。與一些一生人只打一次大賽的球隊不同,所以今屆出現如此多冷門。球員們應該在大賽前抽離一下比賽環境,有餓波的感覺,打起來會積極點。
問:四年後,球星如碧咸、奧雲、朗拿度等仍會受重視嗎?
答:未必得。這個世界盃完結後,教練及球會更着重快速同防守性強的戰術,若他們引入一班配合新踢法的球員,現有球星的發揮及價值可能會相對減低了。下一屆世盃會有更多爆冷。

看好德國贏巴西捧盃
問:巴西、德國入決賽,誰是贏家?
答:從體能上看,我猜德國勝一比○。巴西在四強的下半場明顯出現疲態,跳不起的話如何抵擋德國的高空波。若德國守住上半場,應該可以勝出。

後記
訪問那天請來馮嘉奇及譚偉國兩名球員做示範,一個到體院科研部做身體測試,另一個到健身房利用器械加強體能。兩者相輔相成,正如蘇志雄說:「我們科研是透過測試令到運動員的體能programme完善啲、準確啲、效果好啲。」
文:徐嘉華、曾雁平、盧漢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