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春藥 - 麥飛

偉大的春藥 - 麥飛

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說:「權力,是偉大的春藥。」
在董建華傾盡「九牛二虎」之力,推行「部長制」,成立特區新班子之後,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說一番「肺腑之言」:「董建華不再是孤家一人。」。他還說:「香港在回歸後,除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一人外,整個政府都是港英政府過渡留任的人,董建華對這個班底不熟識,加深執行政策時的困難。」
到底這番說話,是褒還是貶?從這番說話我們可以推論出:中央認為,董建華過去五年施政失敗的原因,是董建華找不到「好幫手」,沒法好好推行政策。
失敗!如果一個領導人掌權五年,仍不能找到半個「親信」,是非常非常失敗的領導者。在香港歷史裏,大部份港督都是「空降」,這些人中不乏就任數年便表現出眾者,當年的麥理浩便是一例,即使是彭定康,也只帶了幾個親信,便快速推行多項政策。完全不需要搞甚麼「問責制」,或大規模將公務員「炒魷」。
即使是現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當年也是從上海「空降」到北京中央,接掌權力,在幾年間,便已掌得實權,江主席又有沒有搞過大幅度的政制改革?
無能便是無能,連最基本的御人術也學不到,再搞甚麼制都是多餘,有權力「炒人」不等於會炒人。部長會負責嗎?會有部長承認自己犯錯嗎?
無能的人,需要無窮無盡的權力;真正無能的人,再多餵春藥也是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