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法陰影困擾 港府再次蒙污<br>爭居權者首度求政治庇護

釋法陰影困擾 港府再次蒙污
爭居權者首度求政治庇護

【本報訊】本港的居留權爭議纏繞五年以來,昨日首度有爭取居留權人士向外國駐港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三十一歲的港人內地子女鄭超良昨到澳洲駐港總領事館,要求給予難民資格,但被拒絕申請。有關注人權團體認為事件反映特首董建華的第二屆任期內,釋法及家庭分裂問題仍會困擾本港社會,但相信不會引發其他人仿效尋求政治庇護的浪潮。 記者:陳沛敏、簡明恩

鄭超良昨日上午九時許,穿着以中英文寫着「我想回家」及「維護家庭尊嚴」的藍色T恤,到灣仔海港中心的澳洲駐港總領事館尋求政治庇護。他帶着一幅寫上:「歸家無路、團聚無期」等語句的橫額以及兩封請願信到領事館,獲署理領事等官員接見。但會談約半小時後,獲告知不符申請條件,鄭超良便離去。

居澳姐夫勸一試
鄭超良說,他的父母和胞兄都已是香港人,二十年前他開始申請來港,但一直未獲批准,九七年曾來港向入境處聲稱擁有居港權,其後終審法院也判決港人子女可獲居港權,卻又被特區政府用人大釋法的手段,奪去他們的居港權。他的「行街紙」將於下月二十三日到期,他打算等候當局遣返。
他解釋,他的胞姐十年前移居澳洲悉尼,姐夫建議他到澳洲駐港總領事館申請赴澳,並非一時衝動。「香港政府已經唔想畀我哋留低,咁耐冇人行出呢一步,我咪第一個行出嚟囉。」鄭超良在內地的大學完成秘書課程,來港後與父母居於上水鄉村的破屋。他形容:「香港係個大大嘅監獄,喺香港日子簡直度日如年,好似無期徒刑咁。」
鄭父接受訪問時自嘲居處像貧民窟,現時除依靠兩老的生果金外,每月靠出售屋外農地種植的香蕉賺取數百元幫補家計。鄭母則說,七九年時已可與丈夫來港,但為照顧獨居內地的兒子,被迫與丈夫分離二十年。她嗚咽着說,為節省開支,現在每日仍靠燒柴煮食。鄭超良則自責,未能在港工作照顧年老雙親,反要倚賴父母照顧。

居權者不應仿效
鄭尋求政治庇護的事件引起部份海外傳媒和通訊社廣泛報道。澳洲駐港總領事館昨午發表聲明表示,經領事館高級官員審查,並根據澳洲政府的程序和指引,認為鄭超良不符合政治庇護條件。
一直協助居權人士的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孔令瑜指出,事前未聽過有居權人士計劃向駐港使館尋求政治庇護,相信鄭超良走投無路,才採取這個方法,但家庭團聚與政治很難扯上關係,且可能會帶來不良後果,因此不建議其他居權人士仿效。
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啓指出,在特首董建華行將上任第二屆行政長官之際,再出現居權風波,反映釋法為社會帶來的污點仍然存在,產生的社會問題始終未獲解決,這些事件不斷提醒社會人士,包括其他國家使節,令新一屆特區政府蒙上污點。
香港人權聯委會主席何喜華則估計,事件可能受北韓人闖使館獲政治庇護啟發,但據他了解,除國內的民運人士外,其他由內地來港尋求政治庇護的人士,他未遇過任何成功個案,相信今次事件不會引發其他人仿效。

港府稱必須遣返
保安局回應表示,所有居留權個案是根據法例及終審法院的判決處理,沒有居港權的人士必須返回內地,社會福利署隨時準備協助需要輔導服務的居權人士及他們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