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從福州回來,看電視,才知道福州巿發大水,人在水上漂;恐怕不是「巿」,是老遠的「巿郊」;某日,微雨裏驅車登壽山,因為十年前,一塊無敵大田黃讓壽山石農帶到千里外的窮鄉,我要看,石頭又顛簸終日給運回山上陋屋等人檢閱。
「的確是田黃。」隨行專家都無異議。拳頭大一塊頑石,抹點油,即光采煥發,瑩潤無匹。就可惜肉色偏暗,屬桐油地;以為「桐油」二字,只是形容褚黃的色相;不過,有人說,古時產田黃的某塊地,果真遍佈桐油樹,果實掉下來,爛了,泥土都染成桐油色;把田黃染成桐油色的,是真正的桐油。要不是讓傳說中的美麗桐油樹「污染」,那天看到的大田黃,真是天降異寶。
辛苦一場,買賣做不成,主客都無趣。雨中,路經新建的壽山石展覽館,展館外觀古雅,能與山水融合,就窗前藍玻璃殺盡風景。去年這時節,館址還是一片荒田,荒田正是過去出產好田黃的「上坂」。館門緊閉,人問,才開門售票,每票二十元。三層樓,一層展覽圖籍,一層原田,一層雕刻品。人逐層看,閘逐層開。三個人看石,五六個警衞貼身監視,像吊靴鬼。
「街上爛店的貨色,怎麼如臨大敵?把好心來捧場的都當賊?」將來,展覽館可能遍佈奇珍;但今天,老實說,玩家們拿來鎮紙的小玩意,都比館中藏品稀罕。
「不許拍照!」警衞喝止身旁的雕刻大師。「一座館,哪裏有告示說『不許拍照』?」大師問。「我們說不許,就是不許!」惡警牛眼瞪人,有槍的話,要拔槍了。大師認識館長,要投訴,惡警的氣燄忽然消了,夾尾而退。「怪不得都說展館裏,狗比人多。」大家都感歎:又是一個燈光暗、管理差、展品尋常的「三劣單位」,不全面改善,仍舊「假.大.兇」,要推廣石頭文化,要掏遊客袋中錢,別妄想了。《搜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