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我死都要同我老竇葬埋同一個窿……我要陪佢一齊死呀!」一名孝女昨日疑無法承受與她感情深厚的父親病逝之打擊,以致傷心刺激過度,於父親逝世七小時後,在住所燒炭自殺,幸好被家人揭發送院,目前情況嚴重。 記者:梁維建、黃學潤
企圖與父合葬的孝女姓張(三十歲),送院後情緒仍未平復,不斷呼叫:「我都冇事,做乜送我去醫院喎?我要返屋企呀!」她在家中排行最小,未婚,與年邁父母同住屯門藍地新村一單位。
街坊形容女事主孝順乖巧,每月將大部份薪水交給父母作家用,與七十七歲父親張潤年感情特別好。二十多日前其父患上重病,需入院治療,她得悉後一直憂心忡忡,而在剛過去的父親節,更特地替父親向院方請假出外慶祝。
其父延至昨日凌晨四時許不治,她與家人驚聞噩耗趕抵醫院,她聲淚俱下,情緒久未能平復,家人安慰亦無果,至早上九時許一干人離開醫院。
女事主回家後獨自躲在睡房飲泣,其母則在自己房內休息。兩小時後,她的姪兒前往慰問時,發現房內傳出焦味,心知不妙立即將房門踢開,赫見姑姐躺在床上,身旁放着一個炭爐燒炭自殺,連忙通知母親報警。女事主當時情緒激動地說:「嗚……我死都要同我老竇葬埋同一個窿……我要陪佢一齊死呀!」救護員到場將她綑綁手腳送院。
「樂苗坊」註冊心理學家周婉芬博士指出,女事主可能從父親處能獲得關心、愛護、讚賞及信任,而這些均是別人無法給她的感覺,故視對方為一個極度重要的角色。倘父親離開人世,她便會覺得在生活及精神上失去唯一支持和被愛來源,變得了無生趣,所以才想到要跟隨父親離開人間。再者很多人即使長大成人,但在情感上仍然無法與父母分割。
她建議家人應多些抽空陪伴女事主,並加倍支持和關懷她,盡快代替亡父在她心中的位置,令她感到父親並非唯一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