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屆世界盃總有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會成為他日回憶的標記,例如六六年靴斯的問題球、七四年荷蘭的全能足球以至八六年馬拉當拿的上帝之手。今屆世界盃,又會有甚麼可以成為歷久常新的話題呢?
首次在亞洲舉行固然是最理所當然的歷史標記,但數津津樂道,恐怕南韓的夢幻之旅會是首選。事實上,南韓雖然未能打入決賽,但各方面的收益,絕對是三十二隊之冠。
論有形的經濟收益,未必會很大,畢竟用於興建新球場的投資亦相當巨大;南韓人贏得最多的反而是社會和政治的收益。在經濟不景的低氣壓中,世界盃為南韓人振奮了士氣,年輕人學會以積極態度去面對成和敗,幾多國家和政府不惜大灑金錢,亦未必能收到這種效益。
世界盃甚至幫了總統金大中一把,正當他兒子因受賄而被捕的時候,球場上的成就或多或少為這位民選總統紓緩了政治危機。至於南韓人民因為戰績上和口碑上都勝過日本而帶來的心理回報,就更加是難能可貴。
有線體育台評述員李德能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