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急謀對策 煎炸食物產致癌物

世衛急謀對策 煎炸食物產致癌物

歐洲四國先後發表研究報告,指日常主要糧食中的穀類和馬鈴薯等蘊含澱粉質食品經高溫烹調會產生致癌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後,引起食物恐慌。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WHO)不敢怠慢,周二起一連三天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緊急會議,討論問題,預計周四會有初步結論。

世界衞生組織的三天閉門會議,聚集了約二十五名專門研究食品中致癌物質的專家,他們來自歐洲、北美洲及日本;為免會議受干擾,聯合國拒絕透露他們的身份。今次是WHO首次在如此短時間內,召集這麼多專家討論食物安全問題。
引發這次緊急會議的瑞典食物報告,公開至今大約只有兩個月。這份由瑞典官方機構「全國食物管理局」於四月二十四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煎、烤焗和油炸的馬鈴薯及穀類食品,可能含有大量可致癌的丙烯醯胺」。
該機構所研究的逾百種食品大多數都是全球人士的日常主要糧食,包括米飯、麵包、餅乾、薯條和薯片等。該局估計,瑞典每年約有二百至六百宗新癌病個案,與食物中含有大量丙烯醯胺有關。

多國證高溫烹調釋致癌物
瑞典發表此報告後,有科學家質疑其真確性,尤其因為報告是在官方記者會上公布,不是按慣例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供同儕檢討。
不過,挪威、英國及瑞士隨後相繼發表同類研究報告,結果均大致認同瑞典的結果。
WHO的會議,便是要討論瑞典報告的內容,尤其探討何種食物會致癌,及丙烯醯胺是否很容易被人體吸收。
WHO的食品安全計劃主任施倫德對美國廣播公司說:「這不只是另一場食物恐慌,而是個實質問題,關乎我們發現食物中含有可能致癌的物質,而且是大量的。」

美科學界籲切勿過早恐慌
儘管美國科學界認為人類對丙烯醯胺的認識不多,不應過早恐慌,但美國消費者組織「公眾利益科學研究中心」(CenterforScienceinthePublicInterest)周二發表報告,指他們測試過美國十四種薯片、薯條及早餐穀類食品後,發現快餐店出售的炸薯條含有大量丙烯醯胺,大號裝平均含三十九至七十二微克丙烯醯胺。這比起美國環保局定下每杯水只能含零點一二微克丙烯醯胺的標準高得多。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表示,他們已發展出可精確測試食物中丙烯醯胺水平的方法,並開始測試數十種食品。但該局尚未確定吸收這種物質多少會對人體有害。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