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醯胺令人生畏的原因是這種物質可能會致癌。不過,科學家至今只在老鼠等動物實驗中發現丙烯醯胺致癌證據,還未能直接證明它會令人生癌,美國當局及研究員都認為消費者現時毋須「食物恐慌」。
WHO的食品安全計劃主任施倫德指出,實驗動物體內的丙烯醯胺確會引致癌症,而且不限於在消化道,還有乳癌、睪丸癌和皮膚癌。但他強調,現沒有證據證明丙烯醯胺同樣會令人患癌。
美國廣播公司周二引述馬薩諸塞大學專家卡拉布雷塞指出,雖然有實驗結果指丙烯醯胺會令老鼠患癌,但這些結果通常不適用於人類。德薩斯A&M大學的薩斯說,就算證實丙烯醯胺會令人患癌,也要花大量時間和努力,才能弄清楚致癌份量。
因此,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的食品安全主管奧利弗認為,在科學家未弄清楚前,消費者不應恐慌,反而應進食各種食品均衡飲食。
中文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客席教授曹宏威表示,碳水化合物(澱粉為其中一種)不應含有丙烯醯胺,估計薯條之類的食物在油炸過程中,被一些含有氮的外來物干擾,以致產生化學反應。他和香港醫學會會長勞永樂都認為,丙烯醯胺為何會在食物出現和是否有毒性,有待WHO確定,暫無法評論其對人體長期影響。
綜合外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