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講股:精明消費=精明投資

陸叔講股:精明消費=精明投資

上星期五在本欄曾提出一個百貨公司減價的理論,很多投資者都很有興趣想知多一點,究竟如何可以把握在股市減價時買到平貨?大家往往無法知道股市何時會出現減價戰,而且投資者很多時都未等到股市減價開始,便忍不住入市買貨,當股價下跌時,才後悔買了貴貨,因此往往造成貴買平賣的現象,這樣的投資違反了買賣的基本理論。
很多投資者都經常在股票市場買貴貨,原因和他們平日的消費模式出現錯誤有關。近日不少傳媒都對我的兒子發展其小生意感到興趣,尤其是在這個逆境中,為甚麼我仍會贊成兒子投資呢?這便因為我希望他從做商人的艱苦過程中,學習正確的消費態度。當他每晚向我這個股東訴說賣貨的辛酸,描述每個客人如何「講價」的情景時,我不單沒有感到痛惜,而且為他終於明白到一個消費者買貨時應擁有的心態感到高興。這便是我為何會全力支持他在逆境中開業的原因,能令他在這個創業的過程中學習到他日如何成為一個精明的消費者,就已達成了我這次投資的目的了。
說了這麼多如何成為一個精明消費者的重要,讀者或會感到大惑不解,消費和投資又怎麼能拉得上關係呢?如果投資者將所有股票視為一件件貨品看,那便會明白箇中的關係了。

保留資金等大減價
我們走進股票市場中,就如走進一間百貨公司一樣,各類不同的股票,就如陳列架上林林總總的貨品一樣,款式之多往往令人目不暇給。但分別就是作為一個消費者時,在揀選貨品的過程中,每每都會經過精挑細選,對貨品的質料有任何懷疑的時候,便會即時向售貨員作出提問,又或者向了解這些貨品的朋友詢問一番,當覺得貨品的價格過高時,往往便會等到公司減價時才購買,做一個精明的消費者。
但當大家的身份回復為一個投資者時,買股票卻沒有買衣服、鞋襪那麼揀擇,不論質素如何、價錢是否相宜,只要市場說這股票好,就盲目追捧。結果,當然永遠買不到優質的股票,而且買回來的只有貴貨,到了股市出現調整,便因為之前高位時過度在股市中「消費」,以致令自己無多餘的金錢再在股市中「執平貨」,這是經常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
所以各位如果想在股市中成功,必須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精明的消費者,如果在百貨公司減價時不理哪樣貨品是不是適合也買回家中,那麼你仍是一個失敗消費者。懂得在消費時作出挑選、找出貨品合理價值、揀擇優質的貨品,以此心態放於投資上,你自然能在股市中成功。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