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抑鬱應求醫

醫生:抑鬱應求醫

【本報訊】精神科醫生賴子健指出,現今的教師既要面對連串的教育改革,又要處理學生輔導工作,壓力很大,他相信有關老師可能是在精神緊張及情緒抑鬱下,才無意識及無動機地作出錯誤的舉動,猶如「有啲人去超級市場買嘢唔記得畀錢一樣」,不算十分嚴重,亦不算患上精神病。

港人不重視精神健康
他指出,香港人普遍並不十分重視精神健康,而且甚為抗拒精神科藥物,即使行為出現異常,往往不會即時求醫。但他提醒為人師表者,若長期出現精神緊張,又經常嚴重失眠及食慾不振,影響日常生活,應即求醫。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副教授李德誠則表示,當一個人遇到很大壓力時,其中一個反應可能「係做一啲平常唔會做嘅嘢」,故有關老師的解釋可以接受。「外國有個個案,就係有個中年管理層喺英國馬莎百貨高買,佢明知偷嘢係唔啱,但係最後都喺不知不覺間做呢樣失常行為。」他指出,現時首要工作是為有關老師的行為進行評估,並提供適當輔導及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