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是今年內最高溫的日子,達攝氏33度!猛烈的陽光簡直令人有穿透皮膚的感覺!而在猛烈的紫外光照射下,連續暴曬約20分鐘就已令皮膚曬傷!若紫外線指數高於10,更只5分鐘就能曬傷肌膚!又原來接觸陽光的好處未曾得到證實,反之曬得太陽多的壞處就已然證實。在臭氧層的窿窿愈穿愈大的情況下,還是多點認識紫外線以防皮膚老化早人一步!
記者:吳佩璇 部份攝影:周旭文
鳴謝:皮膚科專科醫生黃國安
早30年前,好多醫生都或者會叫你多點出戶外走動,因為曬曬太陽對身心有益、增強抵抗力。另外,亦曾有醫學上統計學指,不曬太陽者較曬太陽的人,患大腸癌及乳癌的機會為高。然而上述種種,尚未得到證實。至於接觸陽光確能吸收維他命D,但只要飲食均衡,問題一點都不大。反之,暴曬可致皮膚老化、皺紋、鬆弛、甚至是患癌等,則全被證實。皮膚科專科醫生黃國安指,要平衡兩者,避免早上十時至下午四時陽光最猛烈的時段在戶外活動,也不宜專誠出外或到沙灘曬太陽。莫說是今天這麼高溫,一般來說夏天的紫外線指數閒閒哋都有7-9,屬甚高及極高水平,不消20分鐘就能令皮膚曬傷。當然亦毋須過份擔驚受怕,全不接觸陽光亦不正確。只需做足防曬措施就可以。
陽光對皮膚的傷害主要來自紫外線,紫外線按波長的不同分為UVA、UVB及UVC三類。UVC幾乎全被大氣層所吸收,對人類及環境沒甚影響,因此較少被提及。另外,UVB雖多被臭氧層所吸收,但仍有小部份的輻射量可到達地面。而且小部份的UVB亦可造成較大破壞,對皮膚的影響亦較UVA更為長遠,可致老化甚或皮膚癌。至於大部份的紫外線屬UVA,它能深入真皮,令真皮組織破壞,致使皮膚乾燥、沒有彈力。但無論UVA或UVB,都可使皮膚曬傷、變黑、老化、甚或患癌。
暴曬後對皮膚的即時影響包括脫皮、腫痛、起水泡,重則出現發燒、打冷震、腸胃不適等。長期累積紫外光則可令皮膚老化及患皮膚癌。要避免嚴重後果,可留意皮膚的變化。如出現乾燥、皺紋、皮膚變薄、皮下出血、黑斑、角質層硬化等症狀。若發現一小粒硬塊更是皮膚癌的先兆。其中有所謂黑斑ABCD,細加留意黑斑的特徵以推測會否有皮膚老化甚或患癌之虞:
Asymmetry: 同一顆黑斑,卻出現形狀不平均的情形。
Border: 黑斑的邊緣模糊不清或不規則。
Color: 黑色素加深或不平均。
Diameter: 只一粒的黑斑直徑超過6毫米。
若在面部或常接觸陽光的皮膚上出現ABCD的情況,則要倍加小心。穩陣起見還是立即找醫生診治。
1.盡量避免於早上10時至下午4時這段時間作戶外活動。
2.購買防曬霜時,選擇標明同時預防UVA及UVB的。
3.SPF15的防曬霜已能防止93%的UVB紫外光,日常一般使用已然足夠。而SPF30的防曬霜更能阻擋97%的UVB紫外光。不過防曬度愈高可能愈阻塞毛孔。
4.該於出門前20分鐘塗定防曬霜,讓皮膚有足夠時間吸收。
5.游泳的話則要塗防水的防曬霜,而且每約2小時要補一次。
6.當日的紫外線指數過高的話,更需戴帽、傘子、穿長袖或纖維密度高的衣服。而在街上時,更該選陰涼或騎樓下的地方來走。
0-2 暴曬級數極低,毋須特別防備。
3-4 皮膚較白的人,暴曬約20分鐘已然曬傷。出門前可塗15度的防曬霜就足夠。
5-6 約15分鐘皮膚便曬傷。可塗SPF15或以上的防曬霜。同時宜帶遮出街。
7-9 盡量避免於10:00am-4:00pm這段時間作戶外活動。
10 只5分鐘已能令皮膚曬傷!
或以上 應盡量避免外出。
為追求一身古銅色肌膚,不少人都愛曬太陽燈。但皮膚科專科醫生黃國安強調,無論太陽光或太陽燈,均會破壞皮膚組織。其實太陽燈是紫外光燈,UVA或UVB都會破壞皮膚的DNA,損害皮膚。因此不見得太陽燈比直接曬太陽安全。事實上,膚色變黑,即身體遇襲時以保護皮膚的反應。故刻意曬黑並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