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應再姑息北韓

中國不應再姑息北韓

當日本和南韓舉行的世界盃正進入四分之一決賽的黃金時刻之際,另一場引人注目的難民危機正在中國首都北京的外交使館發酵。當然全球性的「足球熱」將隨着世界盃的結束而「退燒」,但困擾着中國、南北韓和國際社會的北韓難民危機將持續下去,甚至可能進一步升級。
卡內基國際關係基金會資深研究員 裴敏欣

這一危機的起源是北韓金正日政權的政策失敗,這一斯大林式極權統治的政權近年來抗拒歷史潮流倒行逆施,直接造成北韓國民經濟的大崩潰。儘管中國和國際社會向平壤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義援助,仍然有幾十萬難民越界逃入中國境內尋求活路。

帶來長期負面效果
中國政府對北韓難民的態度一直比較曖昧。一方面,北京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不希望得罪平壤和引入大批難民,拒絕把北韓難民當「難民」對待,而且經常強制性地遣返難民。另方面,國際社會壓力使中國政府不敢大規模遣返難民。因此,最近幾年來北京基本上是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模糊政策」。
但自從今年北韓難民開始衝入外國駐華使領館尋求政治避難以來,中國的難民政策便難再「模糊」下去。儘管在處理已經進入外國使領館的北韓難民時,中國政府基本上能化解外交糾紛,但在最近牽涉到日本駐瀋陽領事館和南韓駐華大使館的難民「闖館」事件時,中國政府的行為不但很成問題,而且帶來長期負面效果。
不可否認,日本和南韓的外交人員也並不是毫無責任。尤其是日本外交官員出爾反爾的說法使人懷疑他們的真實性。另外,日本媒體和政要在衝館事件上的炒作使中方一時下不了台,從而激化了矛盾。但是,使人費解的是,一周前中國保安人員在北韓難民衝入南韓駐京領事館後,竟闖入領館抓人;中國的武警捲入「搶人戰」,並和南韓外交官打架。這一場面給電視攝像機拍了下來,讓北京在國際社會前丟醜。
中國在處理闖館事件時暴露其外交政策,尤其是東北亞政策上的三個重要問題。北京必須很慎重地重新評估自己的政策,因為這一政策不僅在短期內有損中國的國際形象,而且將長期損害中國國家利益。
首先,在對待已經闖入日、韓領館的難民時,中國政府是「抓小失大」,一錯再錯。中國實際上付出了沉重的隱形代價,傷害了中日、中韓關係。對中國來說,幾個闖入日、韓領館的難民其實不應該是大事。發生這類突發事件後,北京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由於守館的警衞的無能和粗暴,結果是小事化大,摩擦轉化為危機,北京高層反而很被動。就闖館事件來說,目前僅有四十人左右成功。如果中國武警得力,今後闖館難民的數量是能夠控制的。因此,中國政府應該立即改變它的難民政策。首先是禁止武警進入任何使領館抓人,以免激化外交衝突。不追究失職的武警,但嚴懲那些企圖以大錯掩小錯的警衞人員。其次是停止遣返北韓難民,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給這些不幸的北韓難民一絲生機。這一政策改變將大大改善中國的國際形象。

應與南韓建立關係
其次,北京應檢討對金正日政權的「姑息」政策。近十年來,中國出了巨大財力和物力支撐這一政權,目的是維持東北亞地區的安定。但中國的政策收效不大。因為金正日一方面拿北京援助,另方面卻拒絕北京要求其進行經濟改革的建議。結果是經濟崩潰,民不聊生。如此下去,平壤將是一個無底洞。另外,金正日的本意並不是要和中國搞好關係,而是利用「中國牌」來搞好和美國的關係。平壤不僅冷落北京,討好華盛頓,而且在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擴散問題上和國際社會搗蛋,連發射危險性極高的「大浦洞」洲際導彈都不事先通知中國政府,結果造成區域局勢緊張。因此,北京今後不必過份照顧金正日政權的面子。平壤必須依靠北京的援助才能生存,中國領導決不能允許一個「無賴政權」的要挾和訛詐。
最後,北京必須看到北韓政權的崩潰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因此,和南韓的友好關係應是中國東北亞戰略的中心。中國的國家利益在於和南韓合作,而不是支撐北韓以維持一個極不穩定的現狀。日本也應是中國爭取的對象。目前日本經濟不振,國民信心不足,對中國的興起有巨大不安。這應是向日本表示善意和懷柔的良機,以示「大國風度」。如果因小節而斤斤計較,這不僅有損自己形象,而且會使愈來愈多的日本人對中國產生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