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董建華率領他的問責高官與行政會議成員與記者會面,他以近期的世界盃比喻新班子的團隊精神與運作,表示如法國隊有最好的人才,就是打得不夠好。
董伯的意思似在暗示,新班子不是最好的人才,但只要發揮團隊精神,就能運作得好。
是否能發揮團隊精神,能否運作得好,需要容後觀察。在未開始球賽之前就說一定能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只是自我吹噓。
不過,至少董伯已承認了新班子不是最好的人才也。
確實,在公布的新班子中,我們找不到曾表現出自己哲學理念、能擇善固執的人士,比如我們曾經頗為敬佩的施祖祥、黎慶寧、張敏儀、任關佩英,也找不到我們曾認為是很有本事的如陳祖澤這類人。許多輿論表示,新班子沒有給市民帶來驚喜,沒有讓人耳目一新。說實話,有好幾位無論市民還是傳媒都還是比較陌生的人士,我們沒有看到過他們有甚麼表現,或聽他們講過甚麼讓我們產生共鳴的話。其中還有在界別中很有爭議的人士。
不過,在沒有新鮮感當中,筆者仍不得不對個別人士的任命有所肯定。第一個是擔任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的林煥光,他在過去擔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和民政事務局局長時,都頗為稱職,而且絕不像是一個只會迎合上級旨意的「大內總管」,由他來擔任幕僚長,筆者覺得至少比由家臣、侫臣來擔任這一角色為好。此外,由劉兆佳擔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也是較好的選擇,劉過去幾年常在媒體上評論港事,大致上也還公允,倘他能仍秉持過去的理念,應可以向董伯及三司提供一些中肯而他們未必想聽到的意見。中文大學校長李國章,在應付特首辦的路祥安干預民調的事情上,也在市民中得分。他擔任教育統籌局局長會不會改變教改的亂局,恐怕是教育界期望至殷的。
董伯在公布名單時說,未來五年,特區政府會是一個勇於向市民負責的政府,是一個更加開明、開放及進取的政府……。這類話他已說得夠多,我們也聽得夠煩了,即使不當作是廢話,恐怕也只能是姑妄聽之吧。市民關注的是,特區政府有沒有能力帶領香港走出目前的經濟困境。看來新任的局長們似仍未有足夠的準備,回答只是要人們聽其言觀其行。
董伯和新任的局長們都強調要掌握和重視民情、民意。筆者認為,民意固然重要,但民意也常常是多面向的,甚至是矛盾的,一味隨着民意的風向標去施政,絕不是好的領導者,好的領導者更需要「不畏群情」地擇善固執,比如賭波合法化,就不能由畏首畏尾的人去貫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