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想要不是競爭激烈,本地公共交通服務特別是巴士服務怎會有如此明顯的改善呢?
特區政府昨天正式宣布,沙田至中環的第四條過海鐵路線將由九鐵發展及經營。從政府官員公布的評選準則來看,九鐵奪得經營權並不出人意表,至少在票價方面,九鐵建議的票價水平就比地鐵的計劃便宜一成以上。更重要的是,九鐵的計劃並無要求政府提供任何資金或土地發展權作資助;相反,地鐵的計劃卻要求政府提供車站土地發展權作資助,這樣無疑令政府付出的成本增加;在目前財政左支右絀、公共資源可省則省的情況下,政府自然鍾情於九鐵的計劃了。
不過,由於九鐵在工程監管上有不良紀錄,例如西鐵工程中就因監管不足以至要額外補償二億元予進度落後的承判商,因此我們要求九鐵必須吸取上次的教訓,切實做好成本控制及工程監管的工作,以確保新鐵路工程不會再出現另一次「西門子事件」。
除了公布新鐵路的經營權外,政府昨天更表示將研究地鐵及九鐵合併的可行性。我們不知道政府為何突然提出這樣的構思,但我們認為兩鐵合併不但將減少市民的選擇,更會削弱交通運輸市場的競爭性,對消費者及乘客是不利的,因此我們對這個構思並不贊同。
應該看到,目前九鐵及地鐵之間雖然未有直接的競爭,但兩家鐵路公司在其他方面例如乘客服務、車廂情況、班次等其實存在間接的競爭,乘客以及公眾都可以由此看到兩家公司的管理及服務水平,從而形成一種無形的競爭壓力;若果政府把兩鐵合併,不是把這樣的競爭也取消掉嗎?更何況政府剛批出第四條過海鐵路,兩家鐵路公司將首次在服務上有直接競爭,市民在過海鐵路服務上也第一次有了選擇不同鐵路公司的機會;假若政府把兩鐵合併,類似的直接競爭便會消失,市民及消費者的選擇不是減少了嗎?
香港的公共交通工具市場的確競爭激烈,但這樣的競爭對市民及消費者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試想想要不是競爭激烈,本地公共交通服務特別是巴士服務怎會有如此明顯的改善呢?我們認為,九鐵及地鐵都是市場上有力的競爭者,把兩鐵合併將會人為的削減了競爭者的數目,減弱了市場上的競爭情況;當市場競爭減弱時,受害的將會是市民及消費者。因此我們對兩鐵合併的建議並不贊同。
(圖)我們認為地鐵與九鐵合併,將令乘客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