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懲罰或感化犯罪少年方法

新加坡懲罰或感化犯罪少年方法

基本懲罰
守行為、罰款、判入收容所、家長付保釋金等。少年犯被判處守行為之餘,並可被判進入收容所不超過三個月,接受嚴厲的再教育。

父母「連坐」
孩子犯罪被控上少年法庭後,其家長或監護人必須積極參與感化教育孩子的過程,例如陪同出席家庭會議,違者會被罰款或沒收保釋金。

直接道歉
由法庭安排被告和受害人會面,讓被告有機會向對方道歉;與會的雙方家長在專業人員協助下,可協商最適當的和解方法。

社區服務
法庭判少年犯做社區服務以補償罪過。社區服務往往與守行為一同進行,服務時間不會超過二百四十小時。

周末或定期拘留
罪行嚴重卻有良好家庭背景的少年犯,可繼續和家人同住及上學,但周末時必須拘留於收容所,接受再教育。

視像輔導
感化部門前年增設視像會議系統,讓身在辦公室的感化官與收容所內的少年犯「面談」,過程不錄影,保護少年私隱。

運用知識助人
前年有地方法官判處一名少年「黑客」守行為兼做義工,其間要利用自己的犯罪知識設計一些網頁,助家長監察孩子上網。
資料來源:中央社/本報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