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hina
內蒙古蒙族自治區是我國蒙族同胞的世居之地,也是我國的第三大省分。提起蒙古,一定想起一望無際的草原。無錯,草原正是蒙古人的起源與命脈,也是他們的歷史舞台。夏日的蒙古草原,牧草長得最長,萬物欣欣向榮,正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時候。在首府呼和浩特北面八十公里的希拉穆仁草原,是五個已對外開放的草原之中最接近呼市的一個,交通相對較為方便,從呼市乘車只需兩小時車程。在希拉穆仁享受草原之旅也是頗為寫意的,騎馬、睡蒙古包一應俱全,還可以探訪牧民家、登上敖包許個願。
文、攝影:劉健雄
鳴謝:東瀛遊、GORE-TEX、AIGLE、Aysha(Starzpeople)
呼和浩特是內蒙古蒙族自治區的首府,位於黃河河套平原東沿,北靠陰山,南臨黃河,是區內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樞紐。呼和浩特在蒙古語裏可分拆為兩個字:「呼和」代表青色、「浩特」代表城市,就是「青城」的意思,由於城內遍植了楊樹和柳樹,遠望一片綠油油,所以贏得這個美名。到希拉穆仁草原,要先由呼和浩特出發,翻過陰山,大約兩小時車程便可到達。
陰山山脈位於內蒙古中部,最高點海拔一千七百多公尺,數十年前仍是滿山樹林,被蒙古人稱為「大青山」,現在樹林都被砍伐清光,大青山已變成個禿山,兩年前呼市人都要每年強迫到陰山植樹,沒時間的就出錢僱人代種,以求回復往日的大青山。車子在陰山翻了兩小時,卒之遠離呼和浩特,車子翻過山坳後沒有急速下坡,因為山後是一片高原,希拉穆仁草原就是位於這一個高原上,這草原真正是天地一線,與呼和浩特樓房蔽日的情景很不同。
我們跟隨旅遊考察團入住草原上的希拉穆仁孫氏旅遊中心,傳統上蒙古人對迎接賓客的最高規格是派出馬隊護送,到達後一面唱迎賓歌及獻上哈達(薄絲巾),然後在開餐時一面唱歌一面勸酒。原來好客的民風是因應地廣人稀的環境衍生出來的,廣袤草原,若要遠行,飲食都得靠散居草原的同胞幫助,於是自古以來,仗義幫助、待客以禮就成為每個蒙古人自覺遵守的禮俗。身為客人的當然不失禮,人家獻哈達時要躬身雙手去接,人家勸酒,就算自己酒量淺,都不可把酒撒到地上,只要淺酌一口,再把酒杯還給人家,也不算失禮。
要欣賞廣袤的草原,安步當車是既經濟又悠然自得的方法,但要領略草原民族的豪情,當然要策馬揚鞭,旅遊中心的前面是一片廣闊的草原,雖然可以一眼盡收,但原來騎上馬兒也要一小時才能走完。五十元人民幣一小時的價錢對香港人可說是十分超值,高高在上,享受草原無盡的自由空氣。蒙古馬匹出名步伐細密,騎馬人不會太過顛簸,發起力來又能為騎馬人帶來速度的刺激,真不愧為好馬,但為了安全,騎馬前請聽足導遊的安全指引。
若有時間,不妨騎馬到高處的「敖包」走一趟,「敖包」在蒙古語的意思是「堆」的意思,其實是一堆人為砌成的石頭,與藏族的「瑪尼堆」是同一種事物,這可能是蒙、藏兩族共同信奉喇嘛教、兩族文化互相交流有關。在平坦的草原,「敖包」對蒙古人有着多重意義,最初,「敖包」在無甚變化的草原起了路標的作用,後來人們在此約會,最後更成為族人祭祀神靈的地點,每當祭祀儀式結束後,青年男女便借此相見,避開人群,談情說愛,故此有《敖包相會》這首情歌。身為遊客,不妨入鄉隨俗,在「敖包」周圍順時針方向繞三個圈,心想着願望,然後撿塊石頭拋上「敖包」頂,據說會心想事成。
印象中,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驅趕牛羊逐水草而居,住在蒙古包裏。但到了今天,蒙古牧民還是牧養牛羊,但蒙古包卻留給遊客住,自己蓋起了房子定居起來,另外政府因為環保的理由,限制牧民到處游牧,並為每戶牧民劃定草場,蒙古牧民的游牧生活可說已大部份結束了。較富裕的牧民,一般可擁有幾百隻羊,以每隻七、八百元的價錢計算,這家人可擁有數十萬身家,每個月有千多元收入,還可以請個工人代為放牧,買輛車子代步也無問題,有時更可招呼遊客參觀,賺賺外快。遊客到這些指定的牧民家參觀,除了可享受奶茶招待,更可參觀他們的牧場,可充份了解現代牧民的生活。
夏天的內蒙古天氣可說是相當宜人,雖然下午氣溫可達三十多度,但因為相對濕度甚低,就算穿起長袖衫也不覺得熱。到蒙古旅遊,當然不可錯過住蒙古包,旅遊中心裏的蒙古包可說是專為遊客而設的,包裏都鋪了石屎地台,可說根本杜絕蛇蟲鼠蟻,蒙古包基本上分原始及豪華兩種,豪華包有電視、大床、浴室,可說是高於當地生活水平,原始包又分有、無廁所兩種,蒙古包都沒有冷氣供應,因為蒙古草原的日夜溫差可相差二十度。作者個人較喜歡原始蒙古包,因為可體驗蒙古人原本的居住特色,蒙古包開了天窗,晚上還可以欣賞比香港多的繁星!雖然簡陋,但住一晚半晚又有何所謂?
簽證: 不論持BNO、特區護照或CI均須持有效回鄉證?回鄉卡。查詢:28533888(中國旅行社)
旅行團: 可參加內蒙「觀光豪華列車」大漠草原、雲岡石窟、北京七天豪華團,6月27日至7月31日出發,成人$4,899,小童$4,599。查詢:23681277(東瀛遊)
氣溫: 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