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的長江生命科技終於招股,有報道說將於7月中掛牌。不少人難免會將長科與tom.com(8001)相提並論,無他,兩者皆是以李超人作後台,加上當時得令的科技概念(生化股in,網股out);公司同樣是無甚收入(據說長科總收入是14萬元多),只有一個說不出的未來。不過無論如何,相信長科的上市會令股市狂潮再起。
筆者不懂生化科技,也不知長科經營的業務是否「實質」,有沒有前景也難以評論。但對於大部份人來說,業務前景無關宏旨,股民只希望像當年的tom.com一樣,趁機短炒賺其一筆。筆者希望大小超人,齊齊用實際行動向外界證明,股民短炒後的長科,上市並非只為掠水,而是真的有前景的項目,集資所得也會用得其所以謝股民。事實上,擅於玩收購合併的長和系,以集資來收購其他生科企業,比自行研製產品的機會更大。
香港經濟環境變了,股市也遠不如當日的狂熱,市場上難得見到較大額的集資行動。不過,人心卻仍然未變,相信很少人會認為,買長科股票是長遠投資,更多的人只是希望買長科短炒一番。這是香港人鬥志頑強,還是死性不改呢?
網股給大家的教訓,筆者再毋須重提,沒有人願意見到歷史重演,但事實上,大小超以同一手法照辦煮碗,我們的所謂經濟轉型,只是由一種短炒變成另一種短炒,這又是否我們願見的?
筆者不禁要進一步推論,原定上周公布的所謂高官問責制度,雖然遇上阻滯,但大局還是早定的,大有為的問責高官們,將會大施各式手段,意圖大大搞作一番。據筆者所知,有一位名門之後、熱門問責高官,更是出名有意在港大搞工業政策的牽頭人,也曾向董特首游說,最終雖不得要領,但當了問責高官後,會否重施故技,尚未可知。
究竟是禍是福,筆者不敢說,但未來工業政策出現變化之勢,相信是呼之欲出。筆者心想,政府下一步會否宣布援助發展某某行業,例如生化科技呢?走筆至此,政府剛委任一名生物科技顧問,似有大大搞作之勢。
如果真的大搞工業政策,哪個行業會受惠?資助的原則又是甚麼呢?哪個行業具發展空間,政府了解多一點,還是商家了解多一點,大家應該心裏有數。是否會有些與政權關係密切的企業,能洞悉先機,從而比其他人早一步開展業務呢?
無論如何,最需要的是建立高透明度、開放、民主的政體,把上述官商勾結的可能性減至最低,才是造福市民之舉,而非甚麼高官問責制度。
侯聯貴
電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