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海交通大學會計管理與資本運作研究所所長陳亞民認為,有關推出中國預託證券(CDR)、認可當地專業投資機構(QDII),以及國有股減持方案,相信要待9月,中共召開十六大訂出政策大方向後,才會交予相關部委制訂時間表,故短期內不會落實。
陳亞民曾為中國證監會研究美國預託證券(ADR)模式,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有意見認為,容許外資在內地發行CDR,可產生對沖風險的效果,但內地當局認為,CDR會增加國內股市的風險,故對此仍有戒心,待十六大就容許外資進入市場的程度定調後,相關政策才可望出台,現階段中國證監會沒有時間表。
陳亞民說,去年內地的併購約130宗,超過70宗涉及民企併購國企,大部份涉及房地產、生物醫藥及資訊科技業,今年除了這些行業外,相信電訊增值及傳媒業都是熱門的併購對象。
對於內地民營企業來港上市的趨勢,陳亞民認為,香港市場對他們的吸引力其實不大,因為港股的市盈率較內地低,籌備上市的專業費用較為昂貴,若要打響知名度,在內地上市反而有助推廣內銷市場。他指出,若民企選擇來港上市,主要是由於輪候上市的國企及民企太多,若要等上深圳創業板更是遙遙無期;另外,部份民企可能擔心內地的政策風險。他指出,純粹為融資而來港上市並不化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