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填數不足 面臨撤銷註冊<br>科大公積金蝕本欠2400萬

校方填數不足 面臨撤銷註冊
科大公積金蝕本欠2400萬

【記者譚秀嫺報道】香港科技大學原有的公積金計劃,自亞洲金融風暴與政府「對賭」後,現已「蝕入肉」,差欠約二千四百萬元才符合法例要求的百分百償付能力,令現值四億五千萬元的公積金面臨可能被撤銷註冊危機,八百八十名教職員受影響。

提兩方案解危機
科大校董會已通過撥款一千五百萬元「填氹」,但仍未必能填補不足之數;校方單方面提出修改計劃,提供兩個方案予教職員選擇。但教職員指出:「根本冇得揀,無論點都攞唔番校方應承畀嘅公積金數目。」
科大早期向員工推出的公積金,由校方承諾「包底」,員工的公積金只按員工的薪金和年資計算,而不論市場波動。
科大發言人證實,該計劃現時的償付能力約為百分之九十五。根據職業退休保障法例,若公積金的償付能力低於百分百,便應按精算師的建議,在指定時限內回復百分百水平,否則可能影響計劃向強積金管理局的註冊。按科大精算師建議,問題須於明年六月底前解決。
於是科大提出兩個方案:員工可選擇「結數」,轉往九七年推出的新公積金計劃——「投資選擇計劃」,但結數時,若市況仍然欠佳,校方最多只填數一千五百萬元,員工必須接受「折扣」找數;否則,員工留在原來計劃,便得接受校方更改公積金的計算方法,在原來方程式內,加入一個受市場影響的調節因素。

員工責校方違約
員工不滿校方有違反合約之嫌,並破壞了當初對員工的承諾;校方在推出修訂計劃前,亦沒有諮詢員工意見,黑箱作業;部份員工坦言已對大學的投資失去信心。
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政府曾經大舉入市,但是科大公積金卻全數沽清所持的股票,套現三億元,結果蝕去最少一千二百萬元。
高等院校教職員會聯會副主席陳志煒表示,科大應當履行當初對員工的承諾,否則可能違法;即使成功走法律罅以逃避責任,但「作為大學,好似做咗無良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