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跟隨美股下跌,已跌穿萬一點支持,恒指的波幅上下限似乎又降了一格,估計短期內會在一萬至萬一點之間浮沉。
美股形勢欠佳,杜指已跌9200水平,納指也跌穿千五點,市場對好消息沒有反應,對任何壞消息則神經過敏。上周五(6月21日)是美股三權到期日(TripleWitchingDay),即股票期權、指數期權和期貨的結算日,加上季尾基金會重整組合,均增加美股的波動。較早前歐、亞股市似乎有擺脫美股的影響之勢,但以總市值和經濟影響力計,美股仍是全球投資市場的重心所在,這在可見的將來也不會改變,因此美股未能止瀉,勢必拖累其他市場。
美股雖然不濟,但數據顯示美國經濟仍在溫和復甦之中,這一點又比香港為佳。特區政府給回歸五周年的獻禮,依然是經濟不景的爛攤子一個。
雖然董特首預期今年下半年本港經濟將溫和好轉,但也承認本港經濟仍陷於困難的轉型期之中,通縮、財赤和失業問題均見嚴重。據政府最新的統計數字,本港3至5月份失業率再升0.3個百分點至7.4%的歷史新高,失業人數達25萬3千人,其中15至19歲青少年的失業率更由年初的25%上升到29%,上述數字仍未包括敦煌等酒樓結業所影響的幾千名員工。
有論者認為,本港失業率由2%低位飆升到逾7%,已屆危險水位,社會上怨氣充斥,隨時可能產生動亂。失業率高企也影響到大學生就業,聯校就業資料庫的數據就顯示,今年3至5月的空缺比去年同期少了40%,有無良僱主更欲以只有3千元的月薪招請大學畢業生,你差點以為自己看錯了大陸的招聘廣告!
除了經濟不景的影響外,失業率高企也有一些人為的因素:為削減財赤,港府正帶頭凍結和減省人手;而在一些需要領牌的行業,政府部門則諸多留難,要求更愈來愈多。我們不是說政府加強監管不對,但做事要看時勢,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搞活消費和就業市場,而不是僵硬地按十年前的規矩辦事。食古不化正是特區政府的致命傷。
即使如此,「爛船也有三斤釘」,港人的財富仍然不少。截至今年4月底港人在銀行的總存款達3.3萬億港元,與港股總市值3.8萬億相差不遠。美林證券估計,本港擁有100萬美元以上流動資產的富翁數目有4.5萬人。以本港世家大族和跨國公司的數目之多,這個數目恐怕仍是低估了。譬如平治房車,本港就有3.5萬架;近年要繳交標準稅率的高薪人士,數目比10年前也增加了逾10%。
因此,想辦法刺激有錢人留港消費,以及吸引大陸和東南亞富豪來港居住,對本港經濟的好處,恐怕會高於挖空心思去減公務員「雞碎那麼多」的人工。
姚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