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觀近望:「檯底價」疑案須徹查

遠觀近望:「檯底價」疑案須徹查

美國股市跌勢未止,投資者對企業次季業績有戒心,紛紛提早沽貨,加上以巴關係再度緊張,以及擔憂恐怖分子再度襲擊,令美股連續第5周下跌。展望本周,較為重要的事情自然是聯儲局一連兩天的會議,雖然市場人士已肯定此次會議不會對息口有任何轉變,但投資者仍關注會後所發表的聲明,會否對往後息口走勢帶來啟示。現時距離企業正式公布次季業績期仍有約3周,此段期間將陸續有企業作出季中報告,對大市造成波動。
上周本欄討論過港交所(388)被指監管上市公司不力,令上市公司質素日降,而港交所及證監會隨即出來澄清的事。筆者當時已深感當局未能盡全責,對上市後公司發生的事,只打出「須由個別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承擔」的圓場對白,對於大股東給予部份人士以「檯底價」優惠認購的情形並未有提及。話說未完,上周二上市的國企股泰達生物(8189),上市後即大幅下挫,不禁令人懷疑當局審批上市公司質素的能力,而且對於是否有人以「折扣價」批出股份,有關方面亦未有進行調查!
該股以0.98元配股,開市價只是0.96元,其後跌近全日低位收市,報0.6元,正好是配股價的6折,其後一日,股價更跌至0.5元,恰巧約是配股價的5折。試想一隻質素良好的股份,如果沒有「特別原因」,已認購股份的人士會否急於以五六折價格「壯士斷臂」呢?若小投資者於股價下跌時吸納的話,真是損失得不明不白!

應盡快推出除牌制度
另一例子為招股時獲142倍超額認購的健諾生化(8031),以此超額倍數,於0.65元招股價上市後便不斷「潛水」,上周四更跌至0.238元,14個交易日內跌幅達63%,先前超額購買的投資者去了哪裏?當中又有否涉及「枱底價」交易呢?港交所事前審批是否夠全面,還是只按本子做事?證監在事後有否作出調查,還亦是按本子做事?為何凡有升幅過大的就調查,跌幅更大的就不聞不問?
當局不斷將自己的監管模式與美國等大市場作比較,但連剛成立約10年的內地股市也一早有除牌制度,本港仍只處於建議階段,還望當局能盡快推出除牌制度,才能保障投資者。
信誠證券高級投資經理 連敬涵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