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輪ABC:買ELI須看3大數據

窩輪ABC:買ELI須看3大數據

本欄上期已簡單介紹過嶄新的股票掛鈎投資(ELI),讀者對此應有初步認識。今日筆者嘗試就ELI條款單張(termsheet)中的3個重要數據作出剖析。
麥格理每星期發售ELI一次,換言之,ELI是以一星期為運作單位。發行商逢周一會刊發條款單張,詳述約25種相關正股及3個以百分比表達的重要數據,包括參考價百分比、購買價百分比及潛在回報率。究竟投資者應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作投資選擇?
參考價百分比:參考價一般會是正股價格的85%至100%。換句話說,投資者可透過ELI,以一個比市價為低的價格在未來的特定日子購買股票。發行商於每周一定下這參考價百分比,並刊列於條款單張內,而實際參考價是將每周五的正股收市價乘既定的參考價百分比。在投資期滿時,再以ELI參考價與正股結算價比較,以決定投資潛在回報,故這參考價對投資者極為重要。一般來說,參考價百分比愈高,投資者需承擔的風險愈大,然而,投資ELI的潛在回報也愈高。
購買價百分比:購買價實際上是投資者申請ELI時需要繳付的金額,一般較ELI面值為低。其實,購買價的計算方法十分簡單,只須將ELI面值乘以特定正股ELI的購買價百分比。購買價跟參考價有很密切的關係。一般而言,參考價百分比愈低,投資者付出的購買價百分比便愈高。發行商主要是按以下因素釐定購買價百分比:

-相關股份的選擇(包括派發的股息及波幅)
-參考價百分比
-投資期限(投資期愈長,潛在回報愈低。)
-現時利率
潛在回報率:由於投資者付出一個較ELI面值為低的投資金額,在定價日時,倘若所選股份的股價高於參考價,他們將會收到與面值相等的回報。潛在回報率是以年利率計算。
至於在投資期滿時,投資者可得到的回報,將完全取決於正股在到期日的表現。附圖是一個ELI的盈虧圖,圖中的藍線代表不同正股價位相對的回報水平(在到期日)。由此可見,只要投資者定下目標價位,對後市的看法又正確的話,藉着「盈虧圖分析法」,他們便得知其投資策略可帶來多少利潤,非常實用。圖中的虛線代表ELI購買價。倘若在定價日,所選股份的結算價低於參考價,投資者將可收取最高數目的股份——在此情況下,投資者的資本可能有所損失。虧損金額亦與正股價格表現有直接的關係。投資者大可以根據他們估計股票於到期時的目標價,粗略計算出所得的回報。
雷裕武麥格理衍生工具部聯席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