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綜援是否養懶人,是否對低薪收入者不公平,社會已經有太多的討論。這個社會不同情失敗者、窮人與弱勢者,窮人眼紅與歧視較他們更窮者的心態嚴重,這是社會的素質問題,再講亦無謂。
筆者反而希望大家以較新的思維看問題,減綜援是否會再進一步推低經濟,令衰退與失業進一步惡化?經濟只是一個循環,在這個經濟收縮的時刻再減綜援,效果只是令到中下階層的經濟圈子再收縮,再進一步令到低薪者失業增加,更多人申領綜援,成為惡性循環。
須知道受綜援者亦是消費者,而且是百分之一百將收入用出的消費者。這只是簡單的經濟學常識,當一個人用出一元,就是另一人有一元的入息,綜援者的消費並不是奢華的高檔享受,而是將金錢流回最需要收入的低下層市民之中。只要簡單的觀察就明白。綜援者會因為節省幾毛錢而選擇到街市或向無牌小販購物,他們是茶餐廳、酒樓下午茶特價市的忠實支持者,沒有了他們的消費,會有更多低技能者要失業……
林鄭月娥說低薪家庭月入七千,可能比收綜援者更少,是為不公平……這是事實,事實的不公平是政府津貼收入不足的家庭,令低收入者有基本生活保障,而不是設法令窮者更窮……
董伯希望港人要有創新思維,否則香港危矣。可惜主事的高官包括他自己正欠缺新思維,只有細微細眼的心態,香港焉能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