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港股出現了技術性反彈,讀者們或會問是否大市經已見底呢?還是只是技術性反彈?策略如何部署?
昨日筆者提到,假設美股急跌,若港股低開逼近10400點,並出現恐慌的情況,便可博反彈。可惜大市並沒有大幅低開,恒指及期指只是略為跌穿前日最低位便回升。市場訊號已出現了指數仍然是下跌,但地產股已經倒升的情況,到中段接近上午收市時,滙豐控股(005)及中國移動(941)股價仍受壓,下跌差不多3個價位,但期指與恒指皆轉跌為升,若果是貼市之期指炒家已可知道是入市博反彈的時機,但一般散戶就必定會錯失機會。這也沒辦法,皆因市場是瞬間即變的,不貼市始終是很難捕捉此等機會。筆者的假設只估中一半,指數未有大幅開低,不貼市的散戶自然不應入市。
以筆者之估計,昨日之升市純粹是技術反彈,錯失了並不可惜,因為風險與回報不成比例。筆者始終嫌跌幅不夠深,值博率未夠吸引,而期指未平倉合約方面亦未有重大變化,大戶之淡倉並未有平倉的訊號出現,故此,估計大市反彈之後仍有再下跌的可能。
今次跌浪從11400點水平跌至10600附近反彈,跌幅800多點,估計可能反彈約250至300點,即10900點水平附近,才再向下尋底。
小投資者可能擔心錯失低位入市機會,現階段變得手足無措,其實大家不用過份心急,通常急跌後反彈是很正常的。今次整個跌浪是從12000點附近開始,累積了這般大的跌幅,斷不會即時重拾升軌,必定會有多番上落,故不用過份心急入市。加上已開始踏入6月下旬,通常又是大戶部署轉倉及結算的時期,實在不用擔心大市會大幅上升而錯失入市機會。
大市連番急跌之後,現時應重新再檢討困擾市場的各種因素,評估究竟各方面的消息是否已在市場反映及消化,基本上利淡因素在市場存在已久,只不過是如何反映而已。巴西及南美金融危機在過去數日已被大肆渲染,滙控股價亦作出相應的下調,此消息的影響性已被大部份反映,就算再被提及,在此水平之殺傷力已經不大。
美股方面,近期下跌主要受企業盈利影響,但美股對此消息的敏感度正在遞減。美元跌勢在兌日圓方面仍受央行干預而止瀉,兌歐元則似乎已到了技術支持水平,再大跌機會已不大。除非市場出現新的利淡消息,否則,大市若再沿用舊消息作下跌藉口的話,便是淡友最後一擊,推低指數去平淡倉,到時便是大家大舉入市摸底的機會。要記着,同一個消息在不同指數水平及市場氣氛下,會對大市起不同的衝擊,此點非常重要。
(小啟:譚紹興放大假,沈振盈暫代,6月25日回復正常)
沈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