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中美頒藥療專利權<br>謝德隆苦研銀杏為國爭光

獲中美頒藥療專利權
謝德隆苦研銀杏為國爭光

【記者梁洵瑜報道】多年鑽研銀杏(又名白果)對血管疾病及抗氧化療效的上海中藥研究所前所長謝德隆,獲中國及美國頒發提取及製備銀杏有效物質的專利權,但這名銀杏權威欷歔地說,銀杏是中國傳統草藥,惟全球最早的銀杏藥品專利權卻落在德國人手中,所以他堅決要把領導銀杏科研地位「從外國拿回來」。
現任上海一家銀杏科技藥業公司總經理的謝德隆昨日表示,傳統中草藥銀杏具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及抗氧化等功能,但中國一向缺乏有系統的科研,故常被外國佔先,德國早於一九七三年已獲得銀杏預防腦血管疾病的專利權。

從中醫藥悲歌開始
他慨歎中國擁有絲綢、茶葉及瓷器等瑰寶,但現時上述三種東西最好的卻不是來自中國,反映「即使擁有古老文明,若沒有好好發展,也會被人家超前。」不過,令到原來學習西方藥劑的謝德隆轉移到中草藥上,卻是由一個中國醫藥悲哀的故事開始。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中醫已懂得以食羊糞治療致命的痢疾,因為羊隻進食黃蒿(植物名)後,羊糞內即含有青蒿素,而青蒿素能治療痢疾,無奈近年美國拿了青蒿素治療痢疾的專利權。他說:「中國其實可以提早五十年發現青蒿素。」
謝德隆十多年來鑽研銀杏葉內的黃酮及內酯等,這些成份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也曾有兩家外國公司向他招手購買其研製成果,但遭他拒絕。
他一直致力研究銀杏葉的黃酮和內酯等成份,以及減低致敏的銀杏酸水平,終獲中國及美國在未來十多年的發展專利權,並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進行第三期臨床研究。

達爾文評為活化石
他強調,銀杏葉能抗禦外來環境的破壞,獲進化論倡議者達爾文評為「活化石」;而銀杏也是日本廣島遭原子彈轟炸後最早發芽的植物,並為歐美最暢銷的中草藥,全球銷售額達十億美元。但需要進食銀杏葉子提煉而成的有效物質,進食其果核(即白果)卻無同類功效。白果對腎臟有益,但具微量毒性,必須煮熟才可進食。

預防心腦血管病
銀杏樹屬銀杏科(Ginkgoaceae)植物,生長緩慢,故又稱「公孫樹」,即由公輩種植,至孫輩開花結果,一般來說在十月及十一月成熟結果,果實即白果。此植物可追溯至中侏羅紀年代。現時最多見於中國及日本,其次為台灣等地,而銀杏的葉片和果核(白果)各具療效。
銀杏葉含有的黃酮及內酯,具有抗血小板凝固,即活化血小板功能,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如中風及心臟病;更有研究指出,可以預防老人癡呆症。白果並可治療哮喘、支氣管炎及小兒夜尿,但生食及過量則會出現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