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北京給問責制一記悶棍 - 盧峯

蘋論:北京給問責制一記悶棍 - 盧峯

可這一回,北京政府卻沒有配合董先生的計劃,反而讓他吃了一記悶棍,被迫押後公布新班子的日期。

想不到特區政府推出的高官問責制不僅整個構思不完備、不僅推出的過程草率、不僅諮詢的過程馬虎,甚至連委任官員的程序也是拖拖拉拉、馬虎得很,結果原定在今天公布的新班子人選便因北京政府還未正式任命而要押後。
像這樣馬馬虎虎、未推出已錯漏百出的制度,將來實行起來恐怕更是後患無窮。

與中央溝通出問題
應該看到,早在立法會通過決議案以前,特區政府已大張旗鼓表示將在問責制的決議案通過後立即宣布新部長名單,而榜上有名的政治新貴也已被知會今天到禮賓府出席儀式。
然而到了昨天晚上,政府卻突然宣布因要等待北京正式批准官員任命才能公布問責高官名單;換言之,特區政府根本是在未得到北京政府首肯、未有把握完成任命程序的情況下定出公布計劃的。像這樣的手法不是馬虎、輕率又是甚麼呢?
更讓人關注的是,北京政府一向對特首董建華先生愛護、支持有加,即使董先生的民望不斷創新低,北京政府領導人依然全力為董先生護航,並在年前率先表態支持他競選連任,讓他能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當選第二屆行政長官。
可這一回,北京政府卻沒有配合董先生的計劃,反而讓他吃了一記悶棍,被迫押後公布新班子的日期;這樣的情況反映特區政府及特首在任命新部長的時候跟北京政府的溝通出了問題,以致北京政府不僅無法配合特區政府的計劃,反而迫使特區政府要押後公布,令特首及特區政府的威信受到打擊。

顯示政府處事馬虎
要是特首及特區政府在委任人選時跟北京有足夠的溝通、有足夠的共識,怎麼可能出現這樣尷尬的情況呢?像這樣的委任程序不是馬虎、輕率又是甚麼呢?
推動高官問責制是特首董建華先生參選第二屆特首時的政綱重點,更被視為他第二屆任期的重要基礎。
只可惜這個制度從構思到落實到官員任命的整個過程都只是馬虎了事、漏洞處處,若果重點政策、重點政綱也只是這樣的貨色,未來五年的施政、未來五年的政策又能好到哪裏去呢?
(圖)董建華的問責官員名單要押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