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孟靜
美國人根本不在乎足球。所以在世界盃中,美國意外地贏了葡萄牙,再意外地贏了墨西哥,進入八強,仍然不見紐約至洛杉磯舉國歡騰。如果由此引伸美國隊及美國人不搞民族主義,純粹堅持高貴的體育情操,那是錯的。
美國的國家運動,是棒球,從他們的小孩如何熱烈地集棒球明星卡,及成人怎樣如數家珍地背誦哪年哪月哪日哪一仗打出哪一球,就可見一斑。數下去,還有籃球、美式足球——這一項,美國以外的人看來,頭盔面罩加高聳的肩墊,這是打球還是打架?
美國的觀看式球類愛好,自成一國。棒球之於美國,大概就等如功夫之於中國。他們不懂世界盃足球,且由總統來證實這句話。布殊在美墨一戰之前,去電美國隊說,「許多一點都不懂足球的人,包括本人,都為你們打氣。」
因為時差,美國隊的勝利,在美國要在清晨時分才看得到。老早有個民意調查說,四分三的美國人表示,沒興趣看即使只是一分鐘的世界盃賽事。
對美國隊來說,悲者,自然是國人不在乎;喜者,是見對手國家的民情迹近兵慌馬亂,自己的表現,卻沒有給國人逐格盯着看的壓力,沒有壓力,就見瀟灑,打得出超水準。
世界盃的獨特之處,是以單一競技項目作國際團隊比賽,隊名揹着民族字號,掛起國家招牌,打倒富強或大國的亢奮吶喊,小國如塞內加爾一樣可以舉世知名。世界盃原是美國罕有地可以保持低調,讓別國一出風頭的國際場合。
當然,美國在奧運拿的金牌還少嗎,況且,大美國主宰全球政經金融,且毋忘他們的互聯網、荷李活、麥當勞和可口可樂。
可是,不管大美國主義怎地千瘡百孔,為世人詬病,美國精神中的自嘲及自省,令人激賞。
九一一前,美資的《國際先驅論壇報》有一篇評論,開口大意如下:「我們大!我們勁!我們無比敵!我們是美國人!」作者呼籲國民從這種霸氣中醒轉過來。經過九一一的創傷,也許美國民情就更來了一份世道已慣,我心悠然。
也許。
民主制度締造出美國夢,雖然資本機會仍然搞出貧富懸殊,人人平等之下仍有各式歧視,法治精神帶來社會的訴訟,他們也會在報紙頭版嘲笑國民對毗鄰加拿大地理的無知。在自嘲自省過後,他們自勉,繼續努力,做得更好。
美國隊在這一年的世界盃,到底打出了美國足球歷史。這一趟,美國人會不會仍然保持肅靜?也許。但已有美國知識分子開始發出自勉,懇請本來就有一千四百萬少年人喜玩足球的國民,在乎世界盃。
卻與煽動愛國情緒無關,一大個理由,是如果美國人在乎,那「打贏了人家,我們會開心;我們給人家打贏了,人家就會更加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