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就公營房屋架構進行兩年檢討後,政務司司長曾蔭權昨日正式宣布在下月一日起,由一名問責制局長統領全港房屋政策事宜。房屋局和房署將合併成新的房屋機構,而房委會職能全面削減至只充當諮詢角色,房屋協會日後更只能與市建局共同進行重建工作。學者及房委會委員批評房屋事務決策權由一人獨攬會失去制衡,而房委會數以千億計資產亦變相被「抄家」。
曾蔭權昨在記者會上表示,針對房屋政策政出多門、機構職能重叠、架構臃腫等弊病,報告書提出二十項建議,由房屋、規劃及地政局局長掌管全港房屋政策事宜,統領由房屋局及房屋署合併的新房屋機構,並同時兼任房委會主席,成為政府房屋政策的唯一發言人。
新的房屋機構會一併肩負制訂房屋策略及推行各項房屋計劃,日後會專注房屋署現時的核心工作,包括提供租住公屋、評估申請公營房屋資助人士的資格、以及發放置業貸款等,其他非核心工作,如商業樓宇方面,則會透過證券化或出售,交政府其他部門或外判給私人機構管理。
據悉,現任政制事務局局長孫明揚即將出任問責制下房屋、規劃及地政局局長,而新房屋機構署長則相信會由現任房屋署署長苗學禮升任。房委會日後會向政府提供公營及私營房屋政策的意見,也會繼續委任社會各界人士擔任房委會委員,因此房委會的諮詢功能實有增無減。
至於房屋協會則不會再興建新公營房屋及提供置業貸款,只能重建舊邨和巿區重建局合作推行巿區重建,當局將會和房協簽訂諒解備忘錄,列明房協職能範圍。
房委會委員兼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批評由一名問責官員獨攬全港房屋政策會將難以制衡,他說:「由一個官員向特首負責,房委會變咗連橡皮圖章都不如,無晒制衡,地產商對本港樓宇供應就相反提升。」房委會三千多億流動資金及固定資產也變相收歸中央。理大應用社科系副教授何國良說:「將來全部依賴立法會向專責房屋嘅官員問責,但立法會內房屋事務嘅決策諮詢好弱,完全無咗制衡力量。」
房屋協會主席鍾瑞明對政府建議表示歡迎,房協會積極與巿建局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與新房屋機構商討餘下公營房屋上的職責。九龍倉助理董事黃光耀表示,剛公布的房屋架構安排顯示分工清晰及權力集中,避免現時的重叠情況,可更容易抓好土地規劃及及供應,配合市場需求,但執行後成效多大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