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書簡:民主熱情未消退 - 王丹

王丹書簡:民主熱情未消退 - 王丹

六月四日晚上,四萬五千人湧入香港維園紀念「六四」十三周年。第二天的《紐約時報》做了相關報道,標題為《香港人對天安門的熱情似乎正在消退》(HongKongPassionsAboutTiananmenSeemtoBeFading)。
有美國朋友看到報道相當困惑,問我為甚麼會出現消退的現象。這實際上也是媒體最喜歡作為挑戰性話題提出的質疑:是不是中國人對民主愈來愈沒有興趣了?
我的回答是:
第一,沒有任何一個歷史事件——不管它如何創巨痛深,可以長久地佔據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在我們這個社會,生活是如此變幻而豐富,它在不斷地分流人們的注意力。因此,關注六四的人減少並非六四事件的特有現象,而是一種自然的歷史現象或者社會心理現象,與人們的政治態度關聯不大。

對民主前途未絕望
第二,由上一點出發,應當說,作為一個已經發生了十三年的歷史事件,至今每年還能吸引至少四萬五千人參加紀念活動,這其實正表明了六四在中國人心中的刻印之深。香港維園六四紀念會能引起西方主流媒體關注,也正表明它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中國人嚮往民主的象徵。這種象徵年年成為話題,這種持久性正好表明了中國人對民主的持久熱情。
第三,人的熱情是與周圍環境相關的。當大陸八九民運如火如荼時,香港創下了空前絕後的百萬人上街遊行的紀錄,那種熱情是受到鼓舞的結果。我們可以合理推論,一旦大陸再有類似八九民運那樣的重大政治事件發生,湧入維園的一定不止四萬五千人。也就是說,數字是可以改變的,決定數字的是大的社會氣候,你可以說現在的社會氣候不利於民主熱情,但不應從數字這種表面現象出發去判定民主熱情本身的進退。
因此,我無法贊同《紐約時報》的評論,因為沒有充份的理由讓我對中國民主化的前途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