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的代價 - 麥飛

「微小」的代價 - 麥飛

人類不單向無限大的宇宙探索,還向無限小的世界推進,將本來如房間般大的電路系統,放進只有幾平方厘米的集成電路內,成為了今天電腦必備的晶片。
近幾十年來,微型科技突飛猛進,電腦晶片的技術,把量度單位由以往的米(meter)帶進微米(micron),即小數點後第六個位,也是百萬分之一米。但人類似乎未滿足於此,「納米科技」將人類在小數點上再推後三步,到達了小數點後第九個位。

「納米」一字來自英文nanometer的譯音,「nano-」是指小數點後第九個位,也就是十億分之一,「納米」是指十億分之一米的長度,將一米長的頭髮分成十億份,何等微細,可想而知。「納米」從前只出現在自然界物質,是「上帝之手」的專利;今天人類的「納米科技」,便是研製各種機械和物質,造出只有數納米大小的超微型粒子。世界各地已共同研發這種「新世紀物料技術」,並致力研究於各個範疇。近來在大力推廣的,是由納米物質織成的衣服,這種衣服不單防水,還能夠防污,即使長時間穿也不用洗滌,因為衣服內的線與線的距離只有數納米之大,比水和各種污漬的分子還小,後者根本難以滲入衣服內。
這種微細粒子令科學界趨之若鶩,但卻引起「另類關注」:如此細小的物質,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會帶來負面影響嗎?最簡單的例子是,這些微小的納米粒子,如果流進地下水,我們有何方法將它過濾出來?這些比細菌還小的粒子,會否被細菌吞掉,漸漸地將各種「異物」帶入食物鏈,最後進入人類身體?
當年科學家製造CFC及DDT時,無不令舉世驚嘆;今天,CFC巳淪為「臭氧層殺手」,DDT早就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類身體,成為難以磨滅的毒害。我們往往是上帝的「半桶水弟子」──學會了「製造」功夫,對「控制」卻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