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失業率已是百分之七點四,明天不是會更好而是會更高,因為有幾萬待業青年其實正將他們的失業期延後,參加了甚麼毅進、展翅計劃之類,這些人已拖無可拖,拖過了董伯的連任關口了,董伯只是技巧地將本來是去年的失業率,拖了一年而已。
問題大嗎?一點也不大,這是董政府的思維。三百萬的就業人口並非不能創富,幾萬元人工者依然大有人在,因為納薪俸稅的總收入就沒有怎樣下降,托吓托吓的樓價亦可以穩定下來,一樣有人買甚而有人想炒樓。
二十五萬人失業,香港還有三十萬外傭,都由中產階級養着。可以告訴大家,董政府的高官對失業者無絲毫的同情之心,你們失業是因為你們無能,你們不能轉型於更高級的工作職位而已,關我們甚麼事?
就算評論者如筆者之流如何兇狠批評政府,政府亦無心思想辦法解決就業問題,又何必解決?就算三十萬失業者全數申領綜援,要社會養起他們又如何?一年七十億元而已。只要未失業的人還能創富,貧富懸殊的局面惡化又如何?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結果,就是很多政府決策都非人性化,只看數字……
所以,不要以為大家高叫失業率如何如何,天天報道有人因失業而燒炭如何如何,董伯與阿松就會驚,他們的心中,失業是小問題,只要無人上街騷亂,他們就不會理會,失業者的心理苦困與無奈,他們是感覺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