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投資銀行或再裁員

國際視野:投資銀行或再裁員

本周將是一眾著名投資銀行及證券行公布第2季業績之時刻,華爾街及倫敦市場正靜待結果,孰好孰差,將反映過去甚或未來金融市場活動會否影響這些大行採取更大幅的裁員行動。
有西方分析家認為,強如高盛、大摩、雷曼兄弟或BearStearns等,其業績縱使沒有往年般超卓,但資本回報率應在15%或以上,若能實現,則大部份人之職位是可望保得住。
事實上自科網股泡沫爆破後,無論是新股上市或公司併購活動都大幅萎縮,99年中後期至2000年初之熱鬧或曰瘋狂情況已不復見。根據一項統計顯示,光是在上述期間,企業進行併購活動之金額總和相等於美國和歐元區GDP的17%,可謂天文數字,大投資銀行稍為搶到幾單生意,已如豬籠入水,更何況安排新股上市,除收取超高費用外,之後是可以炒它一「轉」?不過相信這樣燦爛的風光已不再。

生意萎縮兼醜聞不絕
儘管各大行因生意萎縮,被迫削減開支,裁員之聲不絕於耳,可是部份投資銀行為保持前領優勢和地位,以及憧憬經濟復甦步伐加快時,企業併購活動或會重現生氣,遂對這個部門網開一面。可是自爆出「安然」(Enron)醜聞後,揭發一連串「不道德」交易或行為,一眾規例制訂者和監管者矛頭直指某些大投資銀行之不當行為和企業領導層之誠信,導致風聲鶴唳,不少企業高層已黯然辭職甚或被檢控,大型併購活動已是銷聲匿迹,加上經濟及投資環境不明朗,融資困難,公司上市數目減少,投資銀行「食穀種」期剛正開始,不排除未來還有新一輪的裁員行動。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