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年輕人為求出國學英語的瘋狂程度叫人咋舌,有家長竟不惜送子女到醫院「割脷筋」,以為可以改善其英語發音,令這類手術的數目近期激增。當地醫生及英語專家均直斥「割舌學英語」是愚不可及的行為,根本無助糾正英語發音。
負責有關手術的上海仁愛醫院整形美容科醫生褚健昨對本報記者說,所謂「割脷筋」手術十分簡單,需時十分鐘,費用約六百元人民幣。過去該院每月只做兩、三宗,但近期卻增加至七、八宗,因為有很多年輕學生為了出國,希望通過手術令自己的英語發音標準,但當中大多數人說話並無問題,完全不是「黐脷筋」,根本無必要做手術,部份人經醫生勸說,已放棄動手術念頭。
褚健說:「割舌熱潮與過去有父母為學鋼琴子女做割虎口手術如出一轍。」但他強調,只有天生脷筋過短、舌尖不能碰到上唇或在口腔內不能頂到上腭的病人,才需要做手術改善發音,盲目做手術反而會帶來不良後果。而英語發音不好是吐字習慣問題,並非舌頭構造問題,根本要靠學生本身努力。
十五歲的小李,準備今年初中畢業後往英國升學,但英語一直發音不準,特別是捲舌音,每次英語課都怯於發言,雖然最近天天都躲在家中苦練,還請了家庭教師輔導口語,但仍未見進步。其母親懷疑她的捲舌音發得不好,是因為舌頭比正常人短了一截,於是帶她到醫院要求割脷筋。
另一位要求做手術的是二十七歲的外資企業員工呂某,說話帶有濃厚上海口音,同樣不能區分平舌音和捲舌音。他懷疑早前兩度申請出國留學簽證不果,與英語發音不準,無法與負責簽證的使館官員溝通有關。呂某與小李兩人早前先後到醫院接受檢查,證實舌頭並無問題,在醫生勸說下,已打消了割脷筋的想法。
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于海批評,「割舌學英語」的想法天真兼愚蠢。有英語專家就直斥上海人學英語過於急功近利,他說:「從生理學角度講,一個正常人只要經過指導,任何一種語言,任何一種語音都可以發出來,這只是時間問題。」
本報記者/《上海青年報》/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