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華的部長制部長們就快出籠,與西方的部長任命不同,是過程極為神秘,完全沒有甚麼透明度,只由董伯一人黑箱作業,高官的公佈距今只有幾天,人選才陸續出現,其中居然出現了兩名大學校長!
筆者頭腦守舊,還是很推崇大學校長的地位,以為是很有使命、很有理想、很是崇高的工作。能夠躋身校長之位,可以管理一個小社會,可以立德樹人,個人能力與理想可以無窮發揮……
殊不知現代社會的大學校長與一流商業機構的CEO一樣,大學只是踏腳石,有更好的位置之時,就會頭也不回為好工而跳槽,誇誇其談的所謂使命感,原來只是公關的語言。
嶺南校長陳坤耀上任之時,就說要將嶺南發展為一所人文思想為主的博雅大學,一間細小但有特色的大學,幾年下來,他也許很努力,但受外在因素所衝擊之下,嶺南正面臨要降級為專門生產副學位的社區學院,他在這時刻升官發財而去,對得起嶺南嗎!?
中大校長李國璋,論學問與國際地位,與前任差得遠矣,他能以黑箱作業的方法上位,得力於他的家勢背景,他曾經揚言要令到中大成為世界級的大學,要成為東亞地區的第一學府。幾年下來,中文大學得天時、地利,與人和,但連超越沒有了校長的香港大學還未辦到,他卻棄之當官去也,這給年輕一代精英甚麼啟示?
權力真是那樣迷人嗎?